原來『社交』這麼簡單,只要掌握這「3步驟」,就算不擅長說話,也能變成「社交王」!

4554

不擅長社交的人,最大的煩惱就是,

「到底聊該什麼話題才好」,

掌握以下步驟的綜合運用,

聊起來不冷場,還能建立起友好的關係,

光靠加微信、換名片是不夠用的,

我們總會遇到很多社交場合,

想要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兩個人有交流互動,

才是有效的社交。

聊天是交流的第一步,

但聊天不是誰都擅長的,

尤其是比較內向的人,

更是難上加難。

初次見面最忌評價對方,

我們見到陌生人時都會緊張,

而且和別人交流時,

喜歡用評價式的語言。

比如,你見到A某就說,

“A某,你的搭訕學很厲害,

你的書寫得很好”。

這就讓人不好接話,

否認吧顯得不配合,

承認吧顯得不謙虛,

這就是評價式的聊天。

拋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對方回話聊天不尷尬,

正確可以這麼說:

“A某,你的書我看了,有收穫,

看完了我也搭訕好幾次了。”

這時候,你們就可接著聊搭訕的話題了,

想聊多少就聊多少。

行為聊天的要點是,你要在交流的時候,

告訴對方他說的話對你行為有何影響,

這樣就能創造一個話題,

讓你們之間有聯繫。

也可以用“行為聊天”化解尷尬。

比如,A某說,再遇到有人說:

“你的搭訕學很厲害。”

他可以這麼引導對方:

“是嗎?那你打算什麼時候搭訕呢?”

如果恰好對方回答:

“可惜我已經結婚,沒機會搭訕了。”

A某還可以反過來說自己的行為:

“你提醒了一個新市場,

我要寫本如何用意念搭訕的書了。”

你看,用“行為聊天”的方法,

不熟的人也能直接在事實層面互動了。

從態度→情緒→想法做交流,

鋪陳雙方好感 缺一不可!

掌握了這種聊天方法之後,

你就可在一周內和對方聯繫一下,

或者評論一下朋友圈,

大家熟悉了,就可約出來吃飯喝茶,

關係就有可能繼續推進了。

另外社交分層理論是,

把人與人的交流方式分成三個階段:

態度、情緒、想法。

態度就是你想要表現給對方的狀態,

情緒就是你當下的真實狀態,

想法就是你的認知和行為。

打個比方,你剛失戀,心情不好,

但你答應的飯局還得去參加。

到地方之後,你要表現得很開心,

這就是態度,也就是你展示給別人的狀態,

但實際上你心情肯定不好,

這就是你藏起來的真實情緒。

接著,大家幾杯酒下去,

聊得很開心,你就開始放鬆了,

把自己的真實情緒表現出來了。

和大家聊生活聊工作聊感情,

把自己失戀的事情也說了,

還說了自己是怎麼打算的,

然後大家開始幫你出主意,

這就是想法層面的交流。

這 3招「男女交往」也實用,

男女交往的時候也可以看到這個規律,

一開始,男生跟女生示好,這是態度交流;

聊天的時候活躍一下氣氛,這是情緒交流;

最後找機會談談人生,就是想法交流。

而那種被發“好人卡”的男生,

就是因為不懂情緒交流和想法交流,

和女孩交往很久了,

還停留在態度交流的層面上,

讓女孩怎對你有感覺。

但若你一直用情緒交流,

雖然女孩覺得很開心,

時間長了,會覺得你不正經無法交心。

所以,態度、情緒、想法,

應該是一個遞進的關係,不能冒進。

不搭理 就應該停止,也別自作多情,

女孩對你是愛理不理的,

你就別開玩笑了。

直男常犯的一個錯誤是,

自己對女孩充滿想法,

但忽視了態度和情緒交流,

女孩給他朋友圈點個贊,

就開始琢磨女孩有什麼想法,

沒准當時只是女孩心情好,

順手點個讚,

或好久沒聯繫了,表示一下友好,

而不是說你們倆要怎麼樣了。

別把社交想太複雜,

很多人不太敢和陌生人說話,

其實是把社交這件事想得太複雜了。

其實對於工作中和同性間的交際,

只要交流的時候積極主動,

再配合前面說的“行為聊法”,

掌握好態度、情緒、想法這個原則,

基本上就能有個良好開始了。

 

 

※cover photo by 董事長碎碎念製作,非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