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心理肌力》把握並善用機緣:從「好想、好想」變成「現在進行式」!

882

不管在學校或職場,很多年輕世代共同的苦悶心聲都是:「生不逢時,為什麼我們的薪水這麼低?為什麼我們不能像爸媽一樣,享受美好年代?
我強烈接收到:年輕世代集體對未來感到焦慮不平。即使我努力跟他們分享,我大學畢業的時候,薪水只有8K,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但似乎無法讓他們燃起希望之火

曾經有學生沮喪地問我:「老師,我也好想對未來充滿希望,可是我就是缺乏熱忱,不知道我想要做什麼?」
經過學生提醒,我也開始思考:「我未來想要做什麼?」好像每個階段我都有「好想、好想做的事情」。高中時我好想好想成為一個記者,中文系畢業後,我真的在女性雜誌當編輯採訪記者;後來有一段時間,我好想好想成為諮商心理師,現在我很開心自己是一個諮商心理師。
要如何從「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到「我好想、好想做什麼」,再變成「現在進行式」呢?

從「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到「我好想、好想做什麼」

鍛鍊心理肌力 林萃芬

「我不知道要做什麼」這句話有各種的可能性
有些人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自然不知道要做什麼
有些人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不知道要採取什麼行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有些人則是一直用錯誤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結果得不到滿足,所以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現實治療學派主張人類有兩種基本的心理需求一種是愛與被愛的需求另一種是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需求。而這兩大類需求又會轉變成五種現實需求,包括生存、歸屬、權力、歡樂及自由。這些需求是否能得到滿足,有賴於我們能不能做出有效的行為抉擇。諮商心理師的角色就是協助當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適當的行為抉擇,並為自己的行為負完全的責任。

想要「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可以從了解自己的需求開始
現實治療學派有一個很簡單的WDEP系統,幫助我們快速確定需求,採取行動,同時評估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
⑴確定需求,清楚自己想要什麼(Want)?
⑵掌握方向及行動,現在/過去做的是什麼(Doing)?
⑶自我評估,做的這些有幫助嗎(Evaluating)?
⑷重新計劃(Planning),如果重新選擇,計畫會是什麼?
確定之後,就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索與開發各種可能性。

培養「創造機會」的心理特質

鍛鍊心理肌力 林萃芬

每當有學生跟我分享:「希望自己擁有不平凡的人生經驗。」我都會眼睛一亮,如獲至寶的問他:「什麼樣不平凡的人生經驗?」
在他們敘述的過程中,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一幅景象,我看到學生正努力把「機會」種進心田裡。當然「機會」不會自己發芽,要讓「機會」開花,還需要培養「創造機會」的心理特質,讓自己保持開放,擁有毅力、彈性、樂觀、冒險的心態,積極掌握並創造有利的機會事件,協助自己獲得珍貴的學習經驗。

堅持意志力

鍛鍊心理肌力 林萃芬

在彈性生涯時代,特別需要智慧判斷,什麼狀況要堅持到底?什麼情形需要彈性變通?倘若一遇到挫折就放棄,很難成就想做的事情,仍要有堅持的意志力,才能成事。

在開發課程跟寫作的過程中,雖然我漸漸明白,有時候「先見之明」不一定會馬上引發共鳴,但是卻可以累積專業的厚度。舉例來說,十多年前,書寫《只有你能創造未來》一書的時候,我已經預見,未來的世界需要培養豐沛的創造力,抱著愉悅的心情玩出前途,因此,試著從心理、性格的角度,分享如何增加自己的創造力。但當時,這樣的觀念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儘管書本的銷量不如預期,可是我卻可以藉由演講推廣創造力的重要。

因此,如果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失敗的困頓經驗,會驚喜地發現,每個挫折都是鍛鍊意志力最好的養分,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堅強有力,找到不同的出口。

彈性應對力

鍛鍊心理肌力 林萃芬

當計畫趕不上變化,也就是事情發展不符合我們原先預期的狀況,也許心理會覺得忐忑不安,但這反而是難得的生命體驗,需要擁有充分的彈性去接納,調整應對的態度

諮商的過程中,我看過最受苦的心靈是:堅持凡事要按照自己的期望走,不能接受別人改變,無法忍受世界轉變,他們最常說的話是:「不行,你答應我就要做到。」或是執著於「不管,規劃好了就要進行。」或是強調「人生一定要順利。」或是認為「人生必須要公平。」缺乏彈性,會讓我們外表強勢,內心挫折,為了降低挫折感,常會使用極端激烈的方式,反而離自己的目標漸行漸遠

樂觀行動力

鍛鍊心理肌力 林萃芬

所謂「樂觀」並不是低估風險,不斷催眠自己:沒有問題。卻放任問題惡化,不去面對。而是樂觀面對未來,在行動中發現樂趣

曾經有保險公司統計,樂觀的業務同仁比悲觀的同仁業績高出百分之八十八以上,並且樂觀者的離職率只有悲觀者的三分之一。

樂觀可以讓我們產生行動力,不會退縮不前。不妨練習每天打開行事曆,看看當天所做的事情帶給自己多少意義與樂趣?當生命本身很有意義時,基本上任何狀態都是快樂的

冒險開發力

鍛鍊心理肌力 林萃芬

在生活環境中,當事情不在預期的軌道中發生,就會進入冒險的氛圍,有些時候風險也帶來新的可能性。

心理諮商最有趣的過程,就是陪伴當事人一起探索生涯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很多時候,當我們一起找到適合其個性、能力、興趣的領域後,正要準備採取行動之際,當事人卻突然踩了煞車,因為他們希望能夠確保,走這條路未來一定能夠成功。

有誰可以保證成功?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要如何降低風險,享受冒險的成果?我只能帶領當事人學習把握、善用、創造機緣。

把握、善用、創造機緣的四個步驟

鍛鍊心理肌力 林萃芬

步驟一:將計畫性機緣正常化
回顧生命歷程中出現的機會事件,同時檢視自己當時做了什麼,才導致這些機會事件出現。
下面這些具體問句,可以協助自己找到創造機會的成功經驗。

• 機會事件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涯?
• 「你」在當時如何「讓」這個意外事件影響你?
• 你現在對未來可能的意外事件有什麼感覺?

以我自己為例,無論是出書或是成為講師,都是別人發掘我的潛能,詢問我的意願,當下我都是開心感謝對方的邀請,同時也很想知道,對方何以會覺得我可以出書或當老師。我對於別人的回饋充滿好奇。

記得第一位慧眼挖掘我寫作潛能的是作家吳淡如,她說服我當作家的好處是:「如果你可以一個月寫一本書,十二個月就有十二本書,這樣每個月都有版稅可以領。」我馬上心動,立刻開始思索寫作的題材。

雖然事後發現,寫作沒有「想像」容易,也沒有每個月都有版稅可以領,但我也因此開啟了寫作的旅程。

在我的生命中,隨時充滿「機會事件」,很多朋友、師長會推薦我去做這做那,不管別人給我什麼建議,我都會認真思考,有沒有可能完成。別小看這些「機會」,懂得把握的人,就可能會造就自己。

步驟二:將好奇心轉化為學習與探索機會
對事物擁有好奇心(Explore things you are curious about.),探索新的學習機會,從機會事件中探索隱藏其中的可能性。

擁有好奇心的人,不管做什麼,都可以得到多一點,逛街可以看到別人忽略的風景;上課可以連結到更多領域;當主管可以發掘同仁更多潛能;當老闆可以想到別人沒有想到的點子。
下面這些問句,可以帶領自己思考不同的方向:

• 你對什麼感到好奇?
• 有哪些機會事件曾經引發你的好奇心?
• 「你」當時做了什麼來提升自己的好奇心?

譬如說,分發到新單位的時候,可以學習跟不同特質的人相處,學習不同主管的領導方式,增強及累積不同的工作經驗,這些都可以豐富我們的生命經驗,使我們的生活更多采多姿。

步驟三:創造想望的機會事件,化期望為行動
除了把握機會外,自行創造機會,開創自己想過的生活也很重要。
如果常常覺得自己缺乏機會發展興趣,或是沒有遇到伯樂欣賞自己,不妨思考下面的問句:

• 想要創造什麼機會?
• 希望人生有什麼不同?
• 如果可以的話,希望碰到什麼樣的機會事件?
• 現在可以做什麼來增加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 如果那麼做的話,生活可能出現什麼改變?
• 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生活可能有什麼改變?

有次參加敘事治療《投入生命故事》工作坊的過程中,在Jill Freedman 跟Gene Combs 兩位大師的帶領下,並且透過對談夥伴的牽線,我與「剛出社會的自己」對話,馬上感受到大學畢業渾身充滿熱情的我,逢人就敘說想要投入新聞界成為記者的渴望。當時幾乎每位聽完我講述夢想的人,或多或少都給了我幫助和指引。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有種「當你真心渴望某個夢想,全世界都聯合起來幫你」的感動。但是,我更感動的是,當時的我怎麼可以做到如此無所畏懼。因為換成現在的我就開不了口,我會不好意思,我會擔心造成別人的困擾。

雖然現在的我很懂得「及時把握機緣」,然而,我卻少了剛出社會的無所畏懼。我真心誠意對「大學畢業時的自己」道謝:「謝謝你的無所畏懼。」

有趣的是,對談夥伴也邀請「大學畢業時的我」看到「現在的我」的狀況會有什麼感受和想法?沒想到「大學畢業時的我」脫口而出:「真的從來沒有想到你會走到這裡。」我似乎看到兩個自己互相對望,眼中閃著淚光,一切盡在不言中。

要創造想望的機會事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願望說出來,找有經驗的人討論,請他們給你建議,通常都能得到很多收穫。

很多人在等待機會的過程中,會先觀望,心想等機會來了再準備就好,以免白忙一場。
我發現,抱持等待的態度,卻沒有準備行動的人,機會是不會光臨的。因為貴人是需要先看到具體的成果,才能產生連結作用,接下來當機會出現時,貴人的腦海才會浮現你的身影。

所以,想清楚,講出來,先準備,機會自然來。

步驟四:克服實踐過程的障礙
要克服實踐過程的障礙,首先可以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何以一直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譬如說,想要學好外語,可以順利通過外語檢測,但卻一直沒有去做,總是跟自己說:今天好累喔,明天再說好了。

第二個問題是:「評估障礙會持續多久?」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一天過去了、一個禮拜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養成持續練外語的習慣。

第三個問題是:「打算如何克服這個障礙?」現在要怎麼養成練習第二外語的習慣?是不是可以找同伴一起練習,或是創造學習語言的環境?

克服完困難後,要提升挫折容忍力,就要當自己的心靈英雄。每一天充滿希望與動力,朝著自己訂下的目標前進。

自我承諾,把自己當一回事

鍛鍊心理肌力 林萃芬

成功的人大多會遵守自我承諾,答應自己的事情,會努力完成。從心理的角度,會對自己失信的人,並沒有把自己當一回事。

成功,從尊重自己開始,思考一下:

• 如果要把目標付諸行動,會怎麼進行?
• 如果要讓自己更獨立一點,需要做什麼不同的事?
• 如果要讓自己更自信一點,需要做什麼不同的事?
• 如果要讓自己更有力量面對現實,需要做什麼不同的事?

如果無法自我承諾,當事情進行得不順利時,就很容易向外尋找歸因,譬如,案子做不成是因為缺乏資金與人力;開發不成功是因為沒有人帶路。
有人曾經問我:「算命」與「諮商」有什麼不同
倘若從這個角度切入,「算命」傾向尋找歸因,感情不順是因為前世太多情感糾葛,事業不順是因為缺乏祖上庇蔭。

但是,「諮商」的重心是回到自己身上,進行一場自我理解之旅,從不同的角度跟自己相遇、對話,了解什麼對自己重要,清楚什麼對自己有意義,為自己的幸福和快樂做最好的選擇,並負起最後的責任。不再將過錯歸因於外在情境時,這樣所有的貴人才幫得上忙。

本文節錄:【鍛鍊心理肌力:15項心理練習,擺脫那些職場與人際間的控制、害怕、停滯、危機與焦慮】一書

鍛鍊心理肌力

【作者簡介】

林萃芬

擁有諮商心理師的證書,多年來推廣心理學不遺餘力,除了「洞察人心」系列書籍獲得數十萬讀者的熱烈迴響外,更為企業量身打造「員工心理諮商與輔導」、「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師」的課程,協助企業提振員工的自我效能。

為什麼她可以橫跨企業界與心理諮商界?事實上她曾經擔任文化及服務業顧問近十年,她表示:這是個心理學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鍛鍊強健的「心理肌力」,擁有良好的心理技能,能夠鎮定地處理突發的危機事件,自信地表現專業能力,及時消化壓力,做好心理能量管理,讓我們的潛能做最大發揮。

▍現任: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媒體公關主任、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講師、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聯合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東吳大學兼任講師

▍經歷:台灣師範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青少年自我挑戰營督導、多家知名企業顧問、新女性雜誌主編、希代出版企劃總監

▍網路部落格:林萃芬諮商心理師的生活EQ樂園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本文由時報出版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誠徵專欄作家】你喜歡寫作嗎?你擅長用文字觸動人心嗎?《董事長碎碎念》邀請對寫作充滿熱情,正經營個人粉絲團或部落格的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歡迎來信投稿職場行銷、成功守則、名人勵志主題文章,並於文末附上100字內的作者自介。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董事長碎碎念》FB專頁,快點把握機會點我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