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才很值錢、台灣品牌卻不值錢?缺乏品牌行銷!

2962

用品牌作為載具,向國際市場賣出更多的產品,是台灣經濟想要向上提升的必經之路。除了謀略要正確,最要緊是必須深刻體會,品牌不只是打打廣告和做做Logo而已,品牌看的是公司的長期聲譽,因為消費者重視的是產品的美學品味、技術品質,以及公司有無足以令人信賴的誠實品格,品牌要講究獨特個性、要有別人沒有的價值感,以差異化的附加價值擺脫無止境的價格競賽。

 

為何台灣品牌不值錢?

最近商周上有篇很紅的文章「谷歌330億得手宏達電,一個總裁嘆:台灣人真便宜,沒見過大錢」。文末直白的提到這段話:「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台灣不值錢、台灣企業不值錢、台灣品牌不值錢,但台灣人才值錢。」類似這樣的論述最近幾年來非常火熱,總會吸引來砲聲隆隆,鄉民總是把這現象解讀為:「台灣年輕人職場上超有競爭力的啊!所以外國人都捧著高薪來挖腳,至於品牌本身沒競爭力嘛… 當然就是老闆的問題啊!」說真的,這樣的論述我個人實在無法同意。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如果台灣「人才」真那麼強大的話,又怎麼會搞到「台灣品牌不值錢」呢?說實話,台灣目前整個教育環境真的很擅長培養專業的研發工程師,更能在晶圓與特定的軟硬體技術獨步全球;在這個基礎上,這些「研發人才」對歪果人而言,他們都在台灣受高等教育、花台灣龐大納稅人的資源才蛻變成「人才」,說穿了外國公司也只是「省下大筆成本撿現成」才會如此划算,若把這教育成本與龐大時間算進去,外國公司恐怕也不會覺得多麼划算。

缺乏「品牌行銷」人才

技術精良之外,任何跟「消費市場」扯上邊的品牌,要想變得更值錢,除了研發之外,具備「造神能力」的行銷人才亦是不可或缺的市場鑰匙,如果缺乏這個關鍵能力,品牌要受歡迎勢必困難重重,除非你真的像是台積電、鴻海那樣的鐵打的硬實力,否則「品牌行銷」都是無可避免的終極戰場!

「品牌很難值錢」

我認為台灣長期以來的癥結已經非常明朗:技術人才又多又值錢,是因為教育重視這一塊、國家砸大錢養成許多高手,不久之後國外企業現成輕鬆撿走、然後反過來痛宰台灣本土其他競爭對手,我們的教育完全就是幫敵人養老婆的概念啊!反倒是品牌行銷的人才極度匱乏,整個教育可以說絲毫沒有重視人性的操作,技術強卻總是沒辦法提高附加價值、更沒辦法洗腦消費者變成宗教去崇拜,想當然落入「品牌很難值錢」的困境。

增加品牌附加價值

行銷沒人才,商品沒有附加價值、自然利潤就低了,利潤低公司就越來越艱困、也就沒錢給工程師加薪,此時國外對手又來輕鬆挖角,最後就被幹掉了!這一點都不奇怪啊!每次看到有人抱怨台灣多爛,產品沒價值、薪資高不起來、傳產因此倒閉之類的,我只想說一句:「與其抱怨台灣沒前途,不如你自己站出來把品牌行銷練好,就可以幫助更多本土企業了啊!

可惜,長期觀察絕大多數的抱怨者們,幾乎都是本身既沒有獨步全球的高端研發技術、也沒有什麼品牌行銷能力,這種人對於現在台灣的經濟困境而言,可以說根本沒有任何正面幫助,這樣的人,比起那些一擲千金至少每天都在促金經濟活絡的富二代子弟,恐怕更是台灣的超級拖油瓶。

結語:

如今的商業環境已經不需要花費大規模人力物力進行漫長的市場調查,「如果你對於某項策略沒有把握,隨時都可以在網路上進行小規模測試,而且能很快獲得回饋,即時調整策略。」如何在眾多品牌競爭下,依然具備差異化優勢,是所有品牌必須重視的地方。為此,品牌行銷人才,應該把關鍵能力磨練得更加純熟,包括善用「好奇心」發現問題,並且致力於發揮「創造力」,產生實際成果,這才是職場最需要的人才。

※本文由沈道廷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