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爺:選擇你跟隨的「導師」,比選擇公司更重要!

3698

《創業者的生涯規劃》 如果「創業者」也有一套「生涯規劃」,你可以參考以下的說法:

不同的年紀應該做的事情

25歲之前:當個好學生;在踏上創業路之前,先累積一點經驗,不要怕做錯事,跌倒就爬起來。

25~30歲:重點不是你在哪家公司工作,而是你跟隨了哪個老闆;一個好老闆,會讓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跟隨某人(前輩),學習格局、熱情、夢想。

30~40歲:你要好好的思考,你有沒有在「為自己工作」。

40~50歲:你必須專注在擅長的事,不要隨意嘗試新的領域;新的領域你也許會成功,但失敗的機率太高了。

50~60歲:把舞台讓給年輕人、為年輕人做事,因為他們會做的比你好。所以依靠他們、投資他們、確保他們好好的成長。

60歲之後:去海邊,好好享受日光浴吧!

不斷的嘗試、挫敗後,才會明白自己到底擅長什麼

這是崴爺從馬雲先生的演講中所截取的一段,很適合身處不同年紀的人來「對號入座」。崴爺想借題發揮一下。我覺得,二十五歲之前當個「好學生」,不單是指「學校裡」的課業學習,而是你要對這世界抱著「求知若渴」的態度;只要感興趣的正當事,都應該大膽地去嘗試。

崴爺回想自己在二十五歲之前,就像個「橫衝直撞」的小獸,對「創業、賺錢」都充滿熱情;賣過老鼠、擺過夜市、在百貨公司設臨時櫃、開過不到一年短命的公司,全都草草收場。

當下,我在別人眼中也許是個荒謬的笑話,但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我認識了自己」;在不斷的嘗試、挫敗後,我才會明白了,自己對什麼感到熱情、到底擅長什麼。

25歲之前,「少年得志」一點都不值得欣慰,「少年魯蛇」才是必要的磨練啊!創業,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撐到最後,才叫成功。許多年輕的弟弟妹妹很憂慮的告訴我:「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也不知對什麼事情有熱情。」

找到一個適合你的路數,一個你能學習的「導師」更重要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從沒有勇敢地去追求過、嘗試過、失敗過,所以,根本沒有機會真正的「認識自己」啊!至於,三十歲的你,很多人為了如何選擇「公司」而煩惱;崴爺認為,這時不該只執著在公司的「品牌」和「光環」,你應該要「更在意」你所跟隨的「老闆」。

少林、武當各有千秋,你要找到一個適合你的路數,一個你能學習,並帶給你眼界和能量的「導師」。崴爺很慶幸,三十歲的時候在壹傳媒工作,見識了黎智英老闆的創業眼界和果斷風格;那時期,我也正好迷上川普的The Apprentice,我創業行銷的心靈導師。這些我所選擇的「導師」,絕對比我所選擇的公司更「重要」。

※本文由臉書《我是崴爺》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