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好人緣不僅會改變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最終也改變了我們在人生路途上成長茁壯的方式

2794

科學家們也曾透過檢視「如何用人緣好壞來預測未來的人生」,來探討人緣到底有什麼益處。這種研究方法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看看人緣好壞是否和未來的人生結局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畢竟,接納型的孩子長大後看起來比較快樂,可能是因為他們從生下來就很快樂;拒絕型的孩子後來變成憂鬱的成年人,可能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很憂鬱。事實上,拒絕型孩子消沉負面的舉止,或許就是導致遭到拒絕的因素之一。

人緣這件事,究竟有何特殊之處,能對我們產生如此強烈、長遠的影響?

那天天氣晴朗,在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校園裡,我站在大家俗稱「蘿蔔坑」的地點,旁邊就是學生會。這時有大約兩百位學生朝我走過來,全都穿著一模一樣的桃紅色運動衫。旁邊不少人直盯著這群人,還拿出手機拍照。最後這一群人走到我面前停下。我也穿了同樣的桃紅色運動衫。

這些學生,都修了我那門關於人際歡迎的課,我們正在做個年度實驗,目的是要幫助我們瞭解我們與環境之間反覆進行的互動。這個實驗與人氣本身無關,而是為了展現心理學家所稱的「交流模式」,亦即別人如何對待我們、我們如何回應、而這些回應又如何誘發他人新的行為。交流模式指的是一種「付出與得到」的關係:我們對這世界做出什麼,其他的人又做何反應。

而我的實驗就是想展現,就算只是在這種「付出與得到」的關係中做出一點微不足道的調整,也將改變我們的人生。實驗的第一天等於是控制組,我要求學生穿著平常的衣服,經常記錄自己的社交互動以及心情感受。大約每隔一小時,他們就簡單寫下自己有沒有和人說話、有沒有認識新朋友、當下感受如何(開心、無趣、難過、緊張等)。

第二天,我們做一點小小的調整:我和所有學生穿上同樣的運動衫。每一年我們都會設計出新的、最吸睛的運動衫,有時是螢光綠,有時是亮橘或桃紅色。胸前的文字有點狂,某年寫著「全校都愛我!」另一年是「我乃人氣王」。穿這件運動衫的目的,不是要讓人家喜歡我們,而是要在這一天產生易於平常的社交體驗,藉此誘發嶄新的互動。

當好幾百個人穿著一模一樣的吸睛服裝走過校園,保證會替我們每個人帶來不尋常的待遇,大家會目不轉睛、咯咯發笑,甚至白眼翻到後腦杓了。還有很多人走過來問這運動衫是什麼意思。我們想要知道的是,這個全新的待遇會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甚至影響我們的感受。我再次要求學生記錄下自己當天的行為以及心情,每小時一次,然後回顧自己先前記錄下的資料,把他們的發現寫成報告。

我要他們不只討論這兩天的經歷,而是要假設:若天天穿著這麼特殊的運動衫,他們的生活會變得怎樣。學生們總是提到他們好驚訝,穿著特殊服裝的那天自己的行為改變竟然如此之大。他們更訝異的是這些改變帶來的「瀑布效應」,亦即他們的行為造成他人意料之外的反應,從而促使了他們自己又出現異常的回應,就這樣反覆循環,無限迴圈。

突然間,他們覺得自己不那麼憤怒和孤獨了

舉例來說,害羞的學生接近了他們以前很想聊天的對象,談話的時候他們感覺更有自信、更開心、更樂觀;他們驚訝地發現,同儕會被他們的笑話逗得樂不可支,對於他們說的話表露出興趣,甚至邀他們下次一起出去玩。平常與人不太親近、心懷憤怒的學生,不敢相信在穿運動衫那天,他們微笑了那麼多次。讓他們驚訝的是,其他人也微笑回應。

於是突然間,他們覺得自己不那麼憤怒和孤獨了。有些人說,這是他們數周以來第一次走出宿舍,到校外熱鬧的街上與人往來。平常在校園走動時總是低頭看手機的學生,在那天抬了起頭,對從旁經過的路人溫和點頭致意;當他人也點頭回應,學生說,感覺大家越來越像一個共同體,這種感覺之強烈,甚至在上其他課程時,他們舉手發言也更踴躍了。

整體來說,每年修習這個課程的學生都覺得,如果這個世界待他們不一樣,就算只有一天,都能夠意想不到地改變他們的行為與感受。有位學生寫道:「這樣講好了:如果我小時候天天都穿著那件運動衫,如今的我可能是個完全不同的人。」

這個實驗讓我們明白,只要改變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方式,就算只有一天,我們的行為和心情也能受到莫大的影響。這個實驗也解釋了人緣的力量,因為,擁有好人緣不僅會改變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最終也改變了我們在人生路途上成長茁壯的方式。簡單來說,人緣好的人備受禮遇,不是一天而已,而是每一天。

人緣好的人,活在一個和善的世界裡

當然,這個現象也適用於擁有地位的人。擁有地位的人,就如同人緣良好的人一般,也得到許多正面關注。但是,擁有好人緣的人和地位高的人相比,享有更多朋友,社交生活更充實,也有更多真正的正面互動。人緣好的人,活在一個和善的世界裡。

而人緣不好的人,卻屢遭閃避、嘲弄、犧牲。早在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拒絕型的孩子就比較不容易獲邀到朋友家玩耍、參加生日宴會,甚至是參與遊戲。這種事情每發生一次,就表示拒絕型的孩子又錯失一次學習社交新技巧的機會。

當然,缺乏社交技巧只會使他們更加不討人喜歡,於是這種悲哀循環就永遠持續下去。想也知道,到了上中學的時候,拒絕型的孩子就會比較不擅長遵循團體規範、不擅長協調與朋友的衝突,在團體聊天時也比較不知道何時發言才適當。等到進入青春期,他們最晚開始約會,朋友往往只限於那些兒時同樣受到拒絕的人。

交流模式也可以解釋本章一開頭的案例中,為什麼原本看似平庸的傑夫,後來卻成為一位遠遠比史提夫更能幹、更滿足的律師。早在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天,兩人共同坐在擁擠的演講廳時,傑夫的性格已然表露無遺。當史提夫漠然無視周遭人們時,傑夫卻到處自我介紹、微笑握手,並且站起來找前後排的同學談話,那一天,他和許多學生都寒暄過了。

「你是芝加哥人?」他問了某位學生,「我叔叔就住那!」

「我也踢足球呀!」他對另一人說,「我們一定要來加入球隊!」

傑夫一向都有種自然流露的熱心、快樂,以及和善。他就是那種和誰都交心、幾乎什麼都能聊的人。無論多難啟齒或談起來有多痛的話題,他總是真誠一笑,帶著一點魅力和一種謙遜的微笑。光是和他相處,就讓人感覺自己是這房間裡人緣最好、最為風趣的人物了。

由於在法學院時備受大家喜愛,傑夫受邀加入許多讀書會,因此廣泛見識到各種不同觀點。他的好人緣,也使得教授在課堂之外主動和他談天,因此,傑夫獲知了許多課堂上來不及仔細分析的細節。因為這些額外的知識,他在課堂上的發言更有自信,從而誘發出更多機會,可以和其他人切磋琢磨,或是認識更多老師。

不到一年,他就獲選為院務會議的學生代表,之後更代表學校參加全國性的律師會議。這一切的互動經過,對於傑夫的法學院生涯有著重大影響,最初求學時代的好人緣展開了這個循環,通向他多年後的成功與快樂。史提夫進入了同一所大學,卻彷彿根本就是在平行時空的校園內讀書。

他身處的學術世界裡沒有讀書會,沒有院務會議,也沒有領導的機會。班上同學詢問他的看法時,他態度冷淡、支吾其詞,擔心別人若是表現傑出,就會搶走他的機會。同學們和他相處的時候覺得很緊張,不久之後乾脆避免來往。

在課堂上討論不同的法律見解時,他舉起的手有如飛彈發射,發言的重點在於展現自己知識淵博,不想讚許同儕的見解。在小組作業時,史提夫也堅持個人想法,根本不管自己可能破壞了小組內隱約浮現的共識。

我們受歡迎的程度,只不過是反映了他人如何看待我們

最後,由於越來越缺乏和別人共同學習的機會,他第一年的成績低於預期,動搖了他的信心,這樣帶來了負面循環:課堂與度益發降低,課業表現更加低落,如此往復不斷。史提夫不討人喜歡的天性,使得他所在的法學院成為荒蕪之地,沒有多少學習的機會,最終也影響了他成為什麼樣的律師。

我們若明瞭人際關係的交流本質,就會知道:我們受歡迎的程度,只不過是反映了他人如何看待我們;但換個角度來說,我們受歡迎的程度,也是我們如何對待他人的結果。「我們的社交互動」和「他人的回應」之間產生的循環,不只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的經驗,更會真正改變我們的人生道路。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受歡迎的程度才能成為如此明顯、強烈的預測指標,可以看出未來人生的結局如何。換言之,在所有已知能預測未來人生成功、心情、甚至身體健康的指標之外,現在更應當加上「人緣好」這一項。人緣好,不單是在中學時期重要,在後來的人生裡也同樣重要。

每當談起人際歡迎的主題,我總是會聽見兩種族群的聲音。第一個族群的人,從小就符合某種類別,例如接納型、拒絕型、忽略型、爭議型或中庸型。舉例來說,他們會告訴我,打從上幼兒園第一天起,他們就被拒絕了;從此之後不管是在每所學校、每段關係或每份工作中,他們總是有同樣的感覺。他們深信,自己這輩子注定受到拒絕。

另外還有個族群的人則告訴我,他們小時候受歡迎的程度,長大後卻不一樣了。他們本來受人喜歡(或不受人喜歡),但不知怎麼的,情況改變了,而這個歷程的起點,就是他們與周遭人互動的模式。如今,他們回首童年,幾乎認不出從前的自已,就彷彿滿懷同理心看著回憶中的主角,如今那個人已然消逝了好久好久。這個族群相信,世界上有某種方式,能夠破除人際歡迎的模式。

作者簡介

米契・普林斯汀(Mitch J. Prinstein, Ph.D.)

埃默里大學心理系最高榮譽畢業,邁阿密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布朗大學臨床心理學訓練中心博士後研究,並為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認證的臨床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家。

他曾任教於耶魯大學,開設該校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如何受歡迎」,每十個大一新生當中就有一個人修過這堂課。現任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心理系教授、臨床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主題包含人際互動模式、青少年危險行為,並在發展精神病理學領域中,專精研究同儕關係在憂鬱、自殘行為扮演的角色。

※本文由遠流出版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誠徵專欄作家】

你喜歡寫作嗎?你擅長用文字觸動職場英雄們的心嗎?

《董事長碎碎念》邀請對寫作充滿熱情,正經營個人粉絲團或部落格的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

歡迎來信投稿創業心路歷程、職場經驗、團隊管理主題文章,並於文末附上100字內的作者自介。

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董事長碎碎念》FB專頁,快點把握機會投稿吧→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