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受歡迎,這件事會一輩子影響著我們,而且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之中

2595

才一大清早,人群便焦躁不安,埃默里大學的大型演講廳裡頭,坐著數百位青年學子。這是他們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天。對於多數人來說,這是夢幻職涯的起點。

 

他們將走向完全不同的事業生涯,以及截然不同的人生

坐在大演講廳後面的是傑夫和史提夫,兩人並不認識。史提夫身材高挑、髮色棕黃,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他的全新皮革電腦包上,有埃默里大學的校徽;傑夫則穿著牛仔褲、樸素的褐色運動衫和一頂洋基棒球帽,幾乎遮掩不住的濃密紅捲髮,就從前額和側面露出來。傑夫正打算自我介紹時,史提夫剛好傾身從手提包裡拿出幾份報告,卻不小心掉在傑夫的鞋子上。

「討厭,」史提夫一邊咕噥,一邊伸手到傑夫座位底下去拿。「我來撿,沒問題的!」傑夫說著,遞過那些報告,「我叫傑夫,」他指著史提夫那印著埃默里校徽的手提包問道,「你以前大學就念這裡嗎?」「不是,我是布朗大學畢業的。」史提夫說完,就轉回身去埋頭進入他的報告。之後在法學院裡,傑夫和史提夫很少來往。未來,他們將走向完全不同的事業生涯,以及截然不同的人生。

史提夫在布朗大學以將近全班最高的成績畢業,而且已經在法律事務所內實習過了,具備豐富經驗。他透過母親的職場人脈,曾經在不同場合上會見羅德島州長幾次,起草過幾個備受矚目的案件摘要,並且還有位聯邦法官替他寫推薦信,預測他會「在法律界迅速崛起」。史提夫對未來自信滿滿,下定決心要在四十歲之前成為法官。

至於傑夫,成功與否現在很難講。大學期間,他對足球的興趣還勝過對課程的興趣。不過,大學時常有教授叫他參加研究室或去實習,其中的一位教授說服傑夫申請法學院。「你的活力會在法律界發揮,」教授說:「在大型事務所裡擔任律師,懂得交際就和懂得法律一樣重要。你會過得很快樂的。」但是,坐在演講廳裡的第一天,傑夫問自己:我在這裡幹嘛呀?我有想要當律師嗎?

史提夫很專心唸完法學院。他努力念書,又做法律助理來累積履歷;至於傑夫,似乎老是在外頭和同學交際,不是跑去喝咖啡、出去約會,就是在走廊上聊天。就讀法學院第一年的某天下午,史提夫從圖書館的窗戶往外看,看見傑夫和一群同班同學哈哈大笑,他低頭繼續唸書,內心深感驕傲──為了職業生涯,自己是多麼努力呀。

如今,將近二十年過去了,傑夫的表現遠遠超過自己當初的預期。他在一所備受推崇的事務所擔任資深合夥人,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個到達辦公室的人,不是因為必須早到,而是因為迫不及待想見到同事,做他熱愛的工作。他成為一名極為優秀的律師。

他是個目標明確、散發自信的學生

史提夫的狀況就沒這麼好了。雖然在法學院有個相當棒的開始,但隨著時間過去,他卻逐漸喪失信心,最後失去了對這個領域的興趣。他回到之前在羅德島實習的中型事務所當律師,但是卻力不從心,經過幾年平庸的表現,他和一個同事決定自行開業。

一年過去,沒什麼出色的成果,於是他又離開了,四處接接案子,最後內心越來越惱怒。現在他在家工作,替當地一間房地產仲介公司擔任兼職顧問。對於他的事業境遇如此,感到很不快樂。

像傑夫和史提夫這種出乎意料的結局,最讓大學入學委員會感到迷惑。要把賭注押到誰身上,才最有把握成功呢?在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天,史提夫顯然是比較符合資格,他是個目標明確、散發自信的學生,儼然走在通往成功的軌道上。傑夫的路徑就模糊多了,沒幾個人會預測他的成就超越史提夫。但是,後來他卻成為較成功的律師,在工作上也比較快樂。

每一位雇用新員工的老闆,也都面臨同樣的議題。除了寫在應徵者履歷表上的資料,究竟還有什麼因素,能幫老闆分辨出日後誰會大放異彩,誰會一敗塗地?常見的、能帶來幸福與成功的特質,包含智力、社經地位、在校表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等等。

另外還有一個極具力量的因素,能夠預測出人生的軌跡。它預測出哪個孩子會功成名就,哪位員工能事業有成;它甚至能預測出誰未來的戀愛關係比較圓滿,誰的健康狀況更良好。而就是這一個因素,傑夫擁有,史提夫卻沒有。這個因素就是人緣──不是地位,而是人緣。或許更有意思的是,人緣如何影響了你我。

人緣的力量

「我覺得這很不公平!」有次我在一所中學演講人緣的力量,碰到一位家長責備我:「有些人就是境遇好啊,一輩子要什麼有什麼。」「人都有偏見,」有一位在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朋友則堅持:「大家都喜歡和辦公室裡的泰芮去小酌一杯,所以只要有人問起誰的工作表現最好,他們都說是泰芮。而我呢,我們其他人做得半死,卻根本沒有人注意到。」

「都是在騙人嘛,」還有人說。「如果有人處事圓滑,和大家都是朋友,逗得每個人都開心,那他大概就是有所目的,這叫虛情假意。」嗯,以上的說法,全都錯了。一般人都以為,因為某些人的人緣很好,所以他們工作能力很強、心裡很滿足、快樂、有成就感。

其實應該說,人緣好的人,他們的本質就是這樣。「人緣好的人」和「人緣差的人」是活在兩個同的世界。人緣好的人,住在一個他們親手創造的世界,這個世界裡的體驗有如正面的連鎖反應,戲劇化地塑造了他們的人生。這個世界值得我們瞭解。因為,我們如果遵照他們的人生範例,或許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

事實上,研究確實告訴我們,的確有特定一套特定的特徵,幾乎保證了某個人會擁有超好的人緣。這套特徵非常明顯,而且在兒童和成人身上,通常都差不多。人緣最好的人,就是彼此合作、幫助他人、樂於分享和遵守規定的人。

人緣好的人大多懂得自我調適
他們聰明,又不會聰明過頭
他們心情常保愉快
他們總有聊不完的話題
但他們會留意讓別人也有發言的機會
他們創意無限,尤其善於解決尷尬的社交窘境
或許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去干擾團體

是否,做出了以上這些行為,就可以快樂又成功?或者,人緣好(也就是受人歡迎)這件事,還帶有其他的原因,可以直接改善我們的生活?純粹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解答這些問題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進行隨機的臨床試驗,換句話說,科學家應當直接操縱一間教室,讓一批隨機的孩子成為接納型,其他的變成拒絕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研究人員就能夠看見每種類別的孩子變成什麼情況。

做這種實驗的時候,就必須告訴學生:「要聽好喔,以下這幾位是你非常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對他們很好。至於以下這幾位,他們很討厭你,以後這幾年你和他們一起玩的時候,可別太興奮!」當然,研究人員不可能做這種實驗,因為學術倫理規範的關係,我們不能這樣拿別人的人生來試驗。

人緣是否真與我們長遠的快樂、成功相關?

但是,回到一九六八年,一位名叫珍‧艾略特(Jane Elliot)的小學老師,確實在她位於愛荷華州的課堂教室裡,嘗試過某種類似的實驗。當時有個時代背景: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剛遭暗殺,她為了教導孩子們什麼是歧視,於是設計出著名的「藍眼睛,棕眼睛」示範實驗。

第一天,她隨機選出幾位棕眼的學生,預設他們是比藍色眼睛的學生優越,告訴棕色眼睛孩子不要坐在藍眼孩子旁邊,不要和藍眼孩子玩,並且指出藍眼孩子的缺點。同時,她給予棕眼學童們額外的關注及讚美,告訴他們要和其他棕眼珠的孩子好好玩耍。

我要在此說明,她的示範操作目的是在說明歧視造成的影響,而不是示範人緣的效應。而她刻意強調棕眼的孩子優秀,藍眼孩童不優秀,用意在凸顯當時社會的歧見,亦即少數族群(棕眼的學童)是比較差的族群。儘管如此,有趣的是,僅僅經過一天的偏愛對待,棕眼孩童們就表現得更有自信,課業也進步了。

藍眼孩童才經過一天的不利對待,就變得畏縮羞怯、悶悶不樂、孤立,而且和前一天相比,甚至連隨堂小考的答對次數都降低了。第二天,艾略特女士將實驗條件翻轉──現在藍眼孩童被視為優於棕眼孩童──她發現結果相同。人緣的效應,是否會一輩子影響我們呢?人緣是否真與我們長遠的快樂、成功相關?

還是另有其他變項,可以同時解釋兩者?「人緣」和「日後成功」之間出現了顯而易見的、直接的關係。一個又一個的研究顯示,即使我們把智商、社經地位、心理健康、任何使其他會帶來好人緣的行為等等因素都納入考慮,只要是屬於接納型的人,我們就可直接預測他們多年後會快樂、滿足,甚至成功。

作者簡介

米契・普林斯汀(Mitch J. Prinstein, Ph.D.)

埃默里大學心理系最高榮譽畢業,邁阿密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布朗大學臨床心理學訓練中心博士後研究,並為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American Board of Professional Psychology)認證的臨床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專家。

他曾任教於耶魯大學,開設該校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如何受歡迎」,每十個大一新生當中就有一個人修過這堂課。現任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心理系教授、臨床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主題包含人際互動模式、青少年危險行為,並在發展精神病理學領域中,專精研究同儕關係在憂鬱、自殘行為扮演的角色。

※本文由遠流出版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誠徵專欄作家】

你喜歡寫作嗎?你擅長用文字觸動職場英雄們的心嗎?

《董事長碎碎念》邀請對寫作充滿熱情,正經營個人粉絲團或部落格的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

歡迎來信投稿創業心路歷程、職場經驗、團隊管理主題文章,並於文末附上100字內的作者自介。

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董事長碎碎念》FB專頁,快點把握機會投稿吧→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