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將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歡做這件事,而不是喜歡這件事情的結果。如果你把財務自由當成結果和目的,那麼注定會失望

3019

如果你把財務自由當成結果和目的,那麼注定會失望。就像你把每個月的工資當成自己的目標,那麼在得到薪水前的三十天都會感到生活難熬痛苦。

 

財務自由,這個已被大家說濫的詞,被越來越多的人奉為“人生理想”。曾幾何時,許多人的夢想都變成了遠離喧囂的城市,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開一家小店,玩玩攝影、種種花草,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財務自由,像散發著誘人香味的罌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趨之若鶩。

賣掉估值上億的公司,去麗江開客棧

我認識的一個北京上市公司老闆,在公司上市的第一年就賣掉了估值上億的公司。他說現在有錢了,終於可以去過理想中的生活。過去的十幾年,他每天都高強度工作,每天能睡五個小時已經是奢侈,週末別人都在家裡陪老婆孩子,而他在外地出差。

“抗日戰爭8年,我這戰一打就是十幾年,腰早就坐壞了。”那時支撐著他堅持下去的夢想就是:公司上市、賣掉公司、找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過沒有煩惱和壓力的生活。所以公司剛一上市,他立馬換取了鈔票,帶著一家人去了麗江。買了一棟帶院子的房子,花了兩百多萬來裝修,又買了單反和畫畫工具,準備去過他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最開始,在朋友圈時不時都能看到他發的狀態。今天開車去洱海,幫家人照相。

明天買回一車的新鮮花草,親自種滿院子。在麗江認識的有趣的朋友,新鮮的見聞……每天上班的時候打開朋友圈,看見他發的這些生活狀態,都會由衷地羨慕。誰不想擺脫不喜歡的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後吃一頓豐盛營養的早餐,寫字看書喝茶,不趕時間地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呢。只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往往都是殘酷的。而我們理想中的生活,永遠都在別處。還不到兩年,這位朋友就重新回到北京了。他的精神看上去還沒有之前長年累月熬夜工作時候的好,人發福了,卻不是幸福生活的發胖。

“那種生活實在過不下去了,還是工作好。”談起在麗江的生活,他說一開始是挺好的,因為新鮮嘛。反正自己有錢,怎麼折騰都行,在麗江開了兩家客棧,找了人來管,自己基本不操心。本來想著要學攝影和畫畫,但東西買回來擺弄了幾天就擱置了。都說在麗江最舒服的事情就是曬太陽,但曬久了都一樣,除了皮膚變黑了,人也沒多長兩個翅膀出來。最主要的原因是,覺得人生突然毫無意義,沒有任何奔頭。

“我都不知道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都快憂鬱了。”過去每天早上一睜開眼,要做的事情就紛至沓來。開會、處理郵件、想方案……沒有盡頭的工作令人疲憊。但在麗江,每天早上醒來睜開眼,腦子空空,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誰,待在這裡的目的又是什麼?曾經想要逃離的生活,卻變幻成另一種模樣重新束縛住自己。生活無處可逃。朋友回到北京後,又重新開始創業。

他說現在至少不再為錢工作,雖然挺累挺忙的,但他這只無頭蒼蠅總算找到了支撐自己生活的支點。其實像他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作為萬科曾經的掌舵人,王石在功成名就財務自由之後就醉心於遊山玩水和美人。離開公司去遊歷西藏、登山探險、飛滑翔傘、滑雪、談戀愛……連潘石屹都調侃他:“王石辭職了,其實他還很年輕,比起默多克、巴菲特,這些都還在努力工作的企業家,王石還是年輕人。他的心態更年輕,現在還正在談戀愛呢。”

雖然辭去萬科董事長,但王石沒有真正淡出人們的視線。如今身兼万科董事會名譽主席和万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的名譽職位。一個曾經嚐過名利滋味的人,很難真正淡出做一個超脫瀟灑的遊俠。張朝陽在曾經的採訪中,經常抱怨自己很累,不可想像的累。他說自己回國創業以來經歷了太多太多的事。

於是,張朝陽開始退居二線,讓自己在遊艇、釣魚、登山之間放鬆“療傷”。結果導致搜狐上下也瀰漫著一股懶散之風,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被甩出了互聯網一線陣營。說要“隱退”的張朝陽立馬放棄了之前的想法,重新回來,誓要“再造搜狐”。對於這些企業家而言,他們的血液里天生就帶著征服的狼性。他們對權力、社會價值和存在感有著永不疲憊的追求欲。

如果沒有了創造社會價值的機會,對他們而言即使財務自由,每天泛舟湖海,詩酒茶話,也依然無法彌補他們心中對於權力和實現自我的渴望,只會在漫長的時間裡日益消耗自己。所以周圍許多四十多歲從體製或者企業出來的人,沒有選擇退休安享晚年,而是選擇投入另一波創業大潮,繼續在案牘勞形裡度過剩下的時光。

宗慶後,44歲才開始創業成立娃哈哈。褚時建75歲高齡重新創業,種起了橙子,以“褚橙”紅遍大江南北,再一次讓自己成為了傳奇。再遠點,黃忠60歲跟劉備混,姜子牙八十歲當上丞相,孫悟空五百歲了才跟著唐僧去西天取經。自古以來,這些嚷著把酒話桑麻的企業家或者軍事家,都不過是在疲憊之際的一時感慨,它存在的時間不過一瞬。就像村上春樹所說:“喜歡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

和上面那些在實現財務自由後,才敢去追求理想生活的中年人不同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已經開始不上班的生活。根據國內某大型求職網站發布的《2017 離職與調薪調研報告》顯示,近三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離職率持續走高,2016年應屆生的離職率更是高達26.5%。另外,一線城市員工的離職率增長較2015 年高出4.1 個百分點,為22.4%。

從“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到“急性拖延症請假一個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厭倦工作,逃避工作,即使沒有達到財務自由的經濟能力,但也很灑脫的辭職,或者去創業。除了因為現在年輕人家庭經濟負擔較輕,從小養尊處優外,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迷茫和焦慮。

“我每天一進辦公室,就覺得窒息。”這是我曾經的同事小美的原話。對她而言上班就是消耗青春,浪費時間。大好的青春年華為什麼要浪費在電腦面前,用高曉松那句話說,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於是小美辭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國旅行。從新馬泰到國內的西藏、新疆,每天的生活都在路上,她覺得這樣才算活著。

但旅行半年後回來的小美依然很焦慮。這次不僅錢花光了,還沒了工作,而等待她的是下個月的房租和一堆賬單。上班痛苦,但是不上班更痛苦。旅遊散心,無論去到多遠,只要回來依然要面對巨大的壓力。因為暫時的逃避,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本。

不同年紀,同樣的焦慮

中年人也好,年輕人也罷,迷茫和焦慮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攝影、畫畫、旅行,都是一些看上去很美的事情。但是學習和去做的過程中,仍然不乏枯燥。如果不是發自內心地去喜歡,自然而然就會厭倦然後放棄。

我認識一個男生,是某網站的旅遊駐站作者,就是以旅遊為職業,然後做旅行攻略寫成文章發在網站上,每個月的收入根據發文數量和閱讀量計算。他一年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全國各地跑,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和交往多年的女友分了手,因為對方沒有辦法接受他常年不在身邊。你看,就算真的去做一份別人眼裡有趣味的工作,生活也不見得盡如人意。

我們期待嚮往的那些,只是因為離我們本身生活很遙遠,我們就給它添加了許多的濾鏡,讓它變成了我們幻想出來的美好。我們都嚮往遠方,希望去過一種沒有煩惱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其實我們想要逃避的是生活的瑣碎、枯燥、無意義,但我們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可能逃離生活本身。

安·蘭德說,為了將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歡做這件事,而不是喜歡這件事情的結果。如果你把財務自由當成結果和目的,那麼注定會失望。就像你把每個月的工資當成自己的目標,那麼在得到薪水前的三十天都會感到生活難熬痛苦。

人類為什麼要工作

每天擠公交地鐵,去到公司,打開電腦,一坐便是一天。重複機械的生活,啃噬著我們的身心。脫髮、油膩、焦慮,如果不是為了錢,我們又究竟為了什麼上班工作?在TED的演講視頻《我們為什麼工作》裡提到“思想技術”。工業革命之父亞當·斯密相信人類的本性是懶惰的,除非你讓它有價值,他才會去做。而讓它有價值的方式,就是通過激勵,給他們報酬,這是他們會這樣做的唯一理由。

所以我們製造一個工業系統,當中充滿了這種關於人類的錯誤觀念,但是一旦這種生產系統出現了,人們就沒有別的辦法去操作,只能跟著亞當.斯密的那種設想。工作的例子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用來說明錯誤的思想如何創造出一種環境,最後竟變成了一種現實。也就是說,我們工作是為了報酬,這本身是一件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價值體系。是我們的思想影響著我們對於工作和生活的看法。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嚮往田園生活,哪怕他壓根自己沒有經歷過,但他想像中那是很美的生活,就通過意識形態用文字、聲音或者圖像表現出來,於是人們就會慢慢去接受這樣的想法。哪怕田園生活根本就不是自己需要的。同理的,當所有人都在闡述工作就只是為了賺錢,那麼工作的意義就變成了單一性的事物。在我們接觸它的時候,自然就會感到厭煩。如果你恰好在做的是一件不喜歡的工作,恐怕這種情緒就會更加強烈。

我們的人性,是我們創造的,而不是我們發現它就是那樣。我們通過設計製度,讓人們生活和工作在其中。我們的價值系統束縛了我們自己,但應該相信能夠突破這樣價值系統的也只有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能為自己的工作和財務自由,設計出另一套系統,那為什麼不能是“這份工作正好是我喜歡的”、“這份工作的收入可以讓我每天多睡會兒懶覺,而睡懶覺能讓我活力滿滿”、“財務自由可以讓我實現小時候當作家的夢想”……這些更正向積極的思想呢?

我們努力,不僅僅是為了“努力”

財務自由是實現理想人生的一種手段,而非最終目的。就像那個有名的寓言故事,富商和漁夫一起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如果富商的終極理想是曬太陽,那他可以在幾十年前就實現這樣的生活。李笑來解釋財務自由,是指通過金錢的原始積累,讓你有更多的選擇,不再為金錢打工。如果每一次出發都只是為了目的地,那麼你的每一次“努力”都只會變成“忍受”。

我們這個時代太誇大努力的價值了,一個導演拍戲拍得爛,但因為他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因為他很努力了,所以我們就要諒解他電影的失敗?一個明星沒有演技和才華,因為他很努力了,所以我們要接受他在屏幕上帶給我們的尷尬?

努力就意味著“犧牲、忍受”?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們不努力嗎?如果努力只是為了標榜自己理應獲得的諒解和肯定,那麼從一開始就是錯的。付出巨大努力到達的終點,會發現並沒有我們想像得好。我們在感慨那個奮鬥了十八年才和同學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勵志者,卻忘記他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錯的,所以他當然不會覺得快樂。攀比,比較,都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迷茫和不知所措。95後已經有人年入千萬,00後已經開始當CEO,永遠都有人比你優秀,在所謂成功的標准上是沒有上限的。

就像我們努力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而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我們經常能從一些手工匠人身上看到一種淡然的氣質,他們好像只沉浸在手裡的物件上,無論得到多少金錢和讚美,他要做的也僅僅是做好手裡的東西。在那個過程裡,他得到了想要的快樂。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人生的理想究竟是什麼?就是為了和同學坐在一起喝咖啡?還是拼命努力忍受眼前的生活只為了實現財務自由?或者只是單純地不想上班宅在家裡?那麼財務自由之後呢?在家裡待上十年之後呢?

人生才開始真正變得有意義

這讓我想到《武林外傳》其中有一集,佟湘玉因為生活裡沒有目標而陷入無聊和迷茫,於是她不斷給自己找目標,但這些目標總有實現的時候,所以她的迷茫永遠也不能終止。她沒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只是為了目標而尋找目標。當你開始不再尋找人生目標和意義的時候,你的人生才開始真正變得有意義。生而為人,我們就像走在一條漫長沒有盡頭的荒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迷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意外。

工作,就像我們在沿途採到的鮮花,撿到的果實,它最終也會隨著時間而化為塵埃,但它曾帶給我們或美好或膩味的香氣,或甜或酸的滋味。我們在不停奔向終點的時候,這些被我們遺落在原地的東西,會告訴我們曾經存在過的意義和價值,是代表我的存在。

本文經業務講堂編輯網蒐整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誠徵專欄作家】

你喜歡寫作嗎?你擅長用文字觸動職場英雄們的心嗎?

《董事長碎碎念》邀請對寫作充滿熱情,正經營個人粉絲團或部落格的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

歡迎來信投稿創業心路歷程、職場經驗、團隊管理主題文章,並於文末附上100字內的作者自介。

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董事長碎碎念》FB專頁,快點把握機會投稿吧→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