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這個世界不可能都是你想要的,加上你不要的,世界才完整

    3056

    在家喝一碗小米粥,比出外赴一場飯局更有意思。自得清淨,比庸人自擾有意思。多翻書,翻臉就會少一點,因為讀書可以使人收心。有時間就去遠足,會遠足的人會散心,會散心的人心不煩。因為行萬里路可見到無數世面,而無數世面的背後,是煩惱的人。那麼多人在煩惱,你也就煩惱不起來。

     

    不能改變別人的時候,就堅守自己

    站在高處,要學會稍微俯下身子;風大的時候,要懂得捂緊衣裳,別太出名。人這一輩子,心理位置與身體的位置要互相調和,若不想別人走在前頭,就得走得極快。要慢慢的等一個人到來,安靜的等一個結果降臨。慢慢的你會發現,這種狀態也許比那個人要重要,安靜的心境比結果更有意義。

    如果犯了大錯誤,非但沒有遭到懲罰,而且還被溫柔的原諒,那麼就在心底默念10,000遍阿彌陀佛。但在第10,001次的時候,記得告誡自己,不是人生的每一次錯誤,都能遇上慈善盛筵。該洗心的記得要革了面,繼續玩僥倖,就是在欺負生活;欺負生活的人,終將被生活收拾。

    與在乎自己得到多少相比,不去在乎別人得到多少才重要,因為真正讓自己痛苦的,不是自己沒得到,而是別人得到了。所以說,人生最大的坑不在自己,而在別人那裡,帶著計較和虛榮跳進去,自渡彼岸,是一輩子的修行。

    人與人之間也別摻入太多執著,與其勉強留下一個人,不如徹底向對方告別。這樣做不是不留戀,而是懂得越留戀越留不住人。當對方滿心想著掙脫時,所有的苦情挽留,只會使他跑得更決絕。告別吧,之後迎來的並不完全是痛苦,是彼此的輕鬆。

    即使你正直,也不必為生活中那些虛假的話、虛偽的人,而刻意冷淡。他活他的,你活你的,只要自己努力不說虛假的話、不做虛偽的事就好。不能改變別人時,就堅守自己。無論世界如何黯淡無光,你要做的是,努力讓光明從自己所處的角落亮起。

    不要為他人屢敗屢戰的故事嘆息,該嘆息的也許是自己:能在一事無成中,還能堅持一成不變。屢敗屢戰,也許最後成不了英雄,但一成不變的肯定是凡夫。英雄永遠出現在舞臺上,凡夫始終混跡於看戲的群眾裡。

    聰明人有時候比你傻,比如富可敵國的人會去相信一位江湖術士,而你不信;不可一世的人有時候比你虛弱,比如已經權傾一方的人,還要聽命於一位算命先生,而你不會。這很好理解,若活到風聲鶴唳是一種需要,活到無拘無束就會是另一種滿足。

    麼走的也有、怎麼摔的也有,你坐在路邊,靜默看著這大千世界,覺得這麼活過一輩子,真是福分。誰在無關的人面前為你豎起大拇指?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尋找尊重,就是用他人的視覺對自我的回望,進而獲得一份真實感、神祕感,然後在真實感裡發現價值、在神祕感裡找到魅力。

    人獲得的每一份尊重,其實就是對自己的體面認領;或說在茫茫人海裡,找到存在的意義。能夠贏得他人尊重的人,必然也懂得尊重他人。在彼此欣賞的兩個人之間,尊重是互相的,這是靈魂的各自仰望。一個人有才情,抑或有德行,都會贏得尊重,但再高的才情也需要德行扶持。

    缺少才情的德行,依然能巍峨;但缺少德行的才情,日久容易坍方。尊重是要不來的。意即,誰也要不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心甘情願的俯首。權力可以換來讚美和奉承,金錢可以帶來噓寒問暖,但所有形式上的尊重背後,都跟著一場風。當錢和權消失時,尊崇和榮耀就會被吹得一乾二淨。

    這世間大凡不走心(用心)的,必然要走過場。人前的熱鬧不是尊重。畢竟這樣的熱鬧裡,會有許多的虛情假意,也會有許多的言不由衷。因此,受人追捧未必是受人尊重。當一個人在無關的人面前,為你豎起大拇指,才是真正的稱許。因為人後的真實,才是人生的真實。

    人格力量是每個人頭上的一道亮光。這世界有時一句話也不說,他人的行動就帶著交代。有的人一生受人尊重,有些人一輩子讓人看不起。前者不在了,亮光會變成星光,指引著來人,而後者活著的時候,已難見到同行的身影。

    不受尊重的人是孤單的,他們不配孤獨。一位在精神層面溫暖不了別人的人,無法觸及獲得溫暖的快樂。這樣的人身邊即便有無數的人,也只能踽踽獨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受人尊重,其實就是用人格力量喚來夥伴、朋友及其他親密的人。

    人與人互相爭奪產生不了美感,只有在彼此尊重的天空之下,由客氣而和氣,由和氣而和諧,由和諧而和美──氣氛才會快活和輕鬆。當然,沒有人必須是誰欣賞的誰,彼此相看不厭、相處不累,已經對得起彼此。

    在相似的氣質上惺惺相惜,是人的天性,所以人都願意在喜歡的人那裡廝守或駐足。尊重,是喜歡的哲學層次。懂得深入靈魂的去親近一個人,並為之死心塌地,而不是付諸簡單的好惡。這是理性對感性的超越,是在自我人格未曾抵達的境地,做此岸向彼岸的深沉遙望。

    當朋友混得比你好

    生活中一種有意思的現象是:當你突然出人頭地時,即便最要好的朋友,心裡多少會生出難以覺察的不快。表面上依然好得一塌糊塗,但心底暗潮洶湧。對方既希望你好,又不願你好到遙不可及。這時候作祟的是人性。就是這麼微妙。

    兩個人只有在彼此變化不大的時候,才能純粹而持久。倘若人看事情的角度隨時間變化,看起來改變的是一個人,其實改變的是兩人互視的角度,一方被認為居高臨下,另一方被懷疑居心叵測。誰都覺得對方變了臉,然後彼此才都變了味。

    人性的狹隘有時就是這麼真實,哪怕是在最寬廣的地方,也會突然顯得狹隘。這也解釋了本質上,這世界還是自我。當你真的混到無可阻擋,每個人又會仰望你、尊重你,而且那麼摯誠。唯有這樣才會看到人性明亮的一面:你春風得意,全世界也春風滿面。

    越是在困境裡,越要當一個精神明亮的人。因為,一副所有人都欠你錢的面相,只會讓他人躲得越來越遠。在痛苦中看不到你的悲傷,這樣的精神明亮,就是說你的靈魂始終在生活之上,呈現出來的是篤定的風度、喜悅的光輝,以及一種無所畏懼的氣概。

    說到底,精神明亮是一種力量。它刺破人生暗夜,是架在命運低谷的一道彩虹;是在灰暗心底升騰的一輪明月。精神明亮本質是一種對抗、不屈服、一種牙關緊咬的優雅。在苦難的日子裡,你看不到精神明亮的人低迷,能看到的只會是堅強、豁達,正是這種靈魂的耀眼光輝逼退不幸。一個人活到這樣的心性上,也就沒有什麼能打敗他。

    你搭的戲臺,能不能使你活的不敗

    我覺得,一個人不對劣於自己的人說刻薄的話,也不對優於自己的人出譏誚之語,就是慈悲。前者會讓人變得刻毒,後者讓人變得狹隘,兩者相加就是魔鬼。人在內心不平和時,就會顯得面目可憎,只是自己看不見,也感受不到。這樣的人都深陷人格危機。

    看不上不如自己的、容不下優於自己的,正是他內心兵荒馬亂的體現。他脫口而出的,是自我人格的真相。活得卑微,沒有人明目張膽的踩著你;活到春風得意,沒有人暗地裡為你挖坑,這差不多就算慈悲的世界了。慈悲的世界,未必處處雪中送炭和錦上添花,他人沒落井下石或明槍暗箭,就是柔軟、祥和。

    只要身邊沒有多餘的人說不相干的話,世界就會清靜。但事實上,有的人即便你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他也會粗暴的出現在你的生活裡;你的生活稍微有些起色,便在你身邊說些不著調的話。就這樣不遠不近,要麼踩著你,要麼使你反胃。

    你早已痛恨至極,他卻不離不棄。若是不耐煩就一聲斷喝,讓他滾得越遠越好。若你心胸足夠寬大就自搭戲臺,看這些人在自己眼前粉墨登場。其實人活到最後,比的就是心胸。你的戲臺上,英雄可以跑馬,惡人可以架鷹,這樣戲裡戲外,你都是一位敗不了的人。

    畢竟,與喜歡的人同樂誰都會,而與厭惡的人周旋,則需要一定的氣度和能力。人內心的豐富,既包含與相悅的人相處,也包含和不相干的人周旋的跌宕感,有進一步的氣勢,也有退一步的優雅;可熱、可冷,才算合格的豐富,或者才算豐富到合格。

    身邊有幾位不著調的人不算什麼,走向一處美景,難免要經過幾道臭水溝。你要抵達、經過的,根本不是一個地方。所以,貪戀路上的花草沒意思,與那些汙濁糾纏,把自己搞到沒心情就更沒意思。這一輩子,或許你遇到的只是幾位噁心的人,而那些比你成功的人其實遭遇得更多,這些人卻都雲淡風輕的走了過來。把目光放在更廣闊、更美好的地方,世界很大,你看到的只是角落而已。

    作者簡介

    馬德

    中國河北人,《讀者》(中國發行量最高雜誌)簽約作家。所發文章多被《讀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覽》、《視野》等文摘類報刊轉載,並收錄到數百種選本中,有文入選小學語文教材、香港中學教材及全國各地市中考閱讀材料。

    著有散文集《青春是最好的方向》、《把自己亮在暗處》、《住在愛的溫暖裡》、《智慧菩提》、《生活對愛的獎賞》、《誰都能創造自己的奇跡》、《思索人生哲理故事》等,2015年新出版《允許自己虛度時光》。

     

    ※本文由大是文化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