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尖CEO決策背後的思維SOP,「三大關鍵」人人都能學會!

2458

每個人的知識系統,包含三個面向:觀點(stance)、工具(tools)及經驗(experiences)。我們會觀察整合思維者的思考技術,說明如何運用整合思維力,並檢視每個人如何運用觀點、工具和經驗解決看似無法兩全其美的難題。

觀點:你是誰,你追求什麼

每個人知識系統的最頂層,就是一個人的「觀點」。觀點定義了你是誰,以及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觀點是你看待外界的方式,也是你看待自己在世界的定位。

無論在各方面有多大的差異,整合思維者有六項共同的信念。其中三項跟周圍的世界有關,另外三項與他們在世界中的定位有關。

首先,無論現存模式是什麼,都不代表那就是現實,頂多是目前最好、或唯一一種對世界的詮釋。

第二,整合思維者相信,互相衝突的模型、風格、方法都是解決問題的施力點,我們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能解決問題。」

第三點,整合思維者相信,一定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只是目前還沒出現罷了。

第四,整合思維者認為,不只一定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而且他們有能力把最佳解決方案從抽象假說,化為具體現實。

第五點,整合思維者樂於面對複雜,從中找出更好的新方案。他們有信心可以從混亂中找出解決方案。

最後一點,整合思維者會給自己足夠的時間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案。整合思維者了解世界的確有限制,但他們都深信透過努力與耐心,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選擇。

工具:了解所處的世界

知識系統的下一層,就是我們可以用來思考與理解世界的「工具」。你的觀點會決定你選擇哪些工具來累積知識。例如,你的觀點是想要打造電腦,你就會去報名電腦工程課程,以獲得設計電腦硬體所需的概念工具。

整合思維有三項最強大的工具,第一項整合思維工具就是生成性推理,這種推理是問「可能是什麼」(what might be),而不是「是什麼」(what is)。當整合思維者反覆嘗試許多測試原型和版本時,他們就是在運用生成性推理(請記得,是從無到有的推理),從解決方案倒推回決策架構,再回推到因果關係和考量重點。

整合思維的第二項工具,就是因果模式建構。在分析因果關係的步驟中,我們必須考量非線性、多方的因果關係。而在建立決策架構的步驟中,我們必須從整體的角度考量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並同時設法解決細節問題。

整合思維者的第三項重要工具是肯定式詢問,用來探究對立矛盾的模型,特別是與自己意見相反的觀點。肯定式詢問並不是在挑戰對方,而是方向明確的溝通。目標是明確地探究自己與他人的觀點,了解他人的考量重點和因果關係地圖,並運用從中得來的洞見,為雙方衝突的模型創造新的解決方案。

經驗:將專業度與創新力內化為本能

專業和創新力彼此相輔相成。事實上,看似數據導向的決策中,可能也有直覺的判斷;而看似出於直覺的決策,也隱藏著詳盡的分析。透過經驗累積而提升專業度與創新力,就是整合思維者的一大特質。

「經驗」會形成最實用、最具體的知識。專業需要在特定的領域有反覆的經驗。專家在面對無限的資料時,可以擷取出少數重要的資料,並看見其中的因果關係。由於已經擁有足夠的經驗,他們已經知道如何建立決策架構,創造出解決方案。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無法仰賴專業度的架構與系統規劃來解決問題。在那些反常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創新的方法,也就是要靠創新力。創新力的特質包括勇於實驗、面對新的狀況能夠隨機應變,以及面對跟預期不同結果採取開放的心態。因為創新力的根源就是實驗,所以失敗很難避免。因此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能面對反覆試誤及不斷修改原型的過程。

整合思維的核心,就是專業度和創新力的整合。缺少專業度,就沒有具參考價值的考量重點、因果關係或決策架構。少了創新力,就無法得出創意的解決方案。少了創新解決方案,專業度就無法提升。而當專業度停滯不前,我們也很難保持創造活力。專業能促進創新,反之亦然。

 

本文節錄:【決策的兩難】一書

作者簡介

羅傑‧馬丁(Roger Martin)

羅傑‧馬丁是Thinkers50排名世界第一的管理思想家。曾任加拿大多倫多羅特曼管理學院(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院長,獲Poets & Quants票選為全球年度院長。馬丁是暢銷作家,文章常見於《哈佛商業評論》等國際媒體。他也是多家國際企業CEO資深顧問。馬丁畢業於哈佛商學院。

 

文字編輯:Tina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