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查理的第四原則:價格
查理的四大原則當中最後一條,就是不要為一間公司付出天價。找到合理的價格之後,別急著買下去──換句話說,等到價格比合理價格更低再買。買公司股票時,價錢除了合理之外,還必須是超低優惠價,這樣你才能建立安全邊際。如此一來,要是我估算的合理價格有誤(這種事情好像滿有可能發生的),我還有多出來的轉圜空間,就算不賺錢也不會虧錢。這條原則能保護我,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護我。查理和我一樣保守,在估算股票這種神秘的東西時,自然要保守一點。
查理在列出第四條原則時沒有明說,但他的意思是:想知道什麼價格算是合理價格,我得先學會估算價錢。他和我爸似乎把這看作小事一樁,我就沒這麼有信心了。
「你可以簡單舉個估價的例子,讓我參考一下嗎?」
我爸口若懸河地唸出一串數字。「當然可以啊,寶貝。好,我們來看看這間公司,它的EPS是$4.50,分析成長率是13%,不過從這家公司的紀錄來看13%偏高,那些分析師不知道在分析什麼鬼。我們假設成長率是8%好了,然後用七二法則(rule of 72)算一下──它大概會在10年內成長到$10。」
8月──查理的第四原則:估價
「妳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想這件事,」我爸說。「先算出每年該拿到多高的報酬率,這筆投資才值得。我投資了這麼多年,覺得15%的年利率算扎實──換言之,年複利率15%,值得我下功夫投資和冒險。」
我爸把15%的報酬率稱作他的「最低預期回報率」(Minimum Acceptable Rate of Return,MARR),我們可以用最低預期回報率計算今天要投資多少,10年後才能得到某個金額的回報。最低預期回報率設定得越高,一開始投資的金額就越低,15%高到足以彌補投資的風險,但也不會高到找不到可以投資的公司,所以我也跟著選用這個數字。我大致算出10年後想以什麼價格賣出這間公司,估算我的安全邊際,然後再用15%的最低預期回報率往回推,用基礎代數運算得到我現在願意付的本金。
9月──翻轉故事
我們不常深深愛上別人,也不常深深愛上一間公司,所以你一旦愛了,就很容易對負面印象視而不見,或想辦法說服自己忽視那些缺點。行為經濟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身邊的人如果想法和我們相近,我們通常會信任他們,而且自己都不會意識到這個狀況。
我自己在研究公司時,一開始當然會抱持懷疑的心態。但我真的太想找到好公司了,一旦看到有潛力的公司,我就會迅速站到另一邊,開始相信那間公司。這時候,它的使命看起來超級棒,我完全有能力了解這間公司,它的經營團隊能幹又有紀律,它的護城河再穩固不過,就連財報看起來也很棒!我會接著看它的價格:哇,天啊,它現在是優惠價耶!我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說這間公司做的事情非常好,這是一間很酷的好公司。這時候我會愛上它,我要它,我會全心投入這間公司。
我是不是無意識地被情緒影響,結果沒看清現實?如果我希望投資實踐計畫成功,就必須時時注意自己的確認偏差,想辦法知道自己是不是還有不知道的事情。
10月──編組抗跌投資組合
我隨時都可以把好公司買下來,但要是支付過高的代價,那照查理的說法,人生的無常與事件會大幅削減我最終的收益。我們在2月提過用指數型基金得到7%的年利率,假如我有20年時間,可以慢慢在經濟大衰退之後復元,那分散的指數型投資組合也不差。問題是,如果我的目標是得到財務自由,我就必須壓低買價,手上留一筆現金,隨時準備在混亂來臨時出手。巴菲特的說法是,我們必須把洗衣盆準備好,外面下黃金雨的時候立刻抱著盆子衝出去。
「把洗衣盆準備好,」我爸接著說。「意思是確保在經濟衰退時,妳手上有足夠的錢可以用來投資。做到這些,妳就能打造由好幾間好公司組成的投資組合,在危急時刻花小錢買下這些公司,等一切恢復正常後,再把股票賣掉賺大錢。」這,就是抗跌投資組合的關鍵。
11月──何時脫手?
我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投資者了,問題是,我怎麼知道該在什麼時候賣股票?總不能一輩子抓著那幾間公司不放吧?
我爸緩緩地回答,充滿智慧的聲音宛若以葡萄酒染色的禪宗心印:「巴菲特說過,『賣公司的最佳時間點,就是永遠不賣』。」
永遠不賣?他是不是吃太多感恩節火雞,吃到腦子壞了?
12月──感激的生活
我完全沒想到投資實踐計畫會強迫我面對童年傷疤,然後在教學過程中加深我和我爸的感情。老實說,我一開始還怕我們在這1年內發生衝突,也許我爸會催我快快採取投資行動,令我焦慮不安,導致父女之間出現嫌隙。幸好這種事情完全沒發生。
我爸非但沒有催促我,還首次讓我照自己的步調前進。想當初,聽查理介紹他投資時的四大原則時,我還以為我們已經沒什麼好討論的了,要是沒有我爸指導我,我也許會在此停下腳步。但我爸知道我想得到扎實的投資教育,也相信我能完成他交給我的任務。
最重要的是,他信任我,相信我能在他的投資法門中加入自己的想法,他也足夠開明,甚至配合我改變了自己長久以來的作法。我老爸為了幫助我理解他為公司定價的方法,還調整了他的方法呢!我和他都沒想過我們的教學會如此發展。我須要學定價與估價公式時,他相信我能將數學公式化為己用,他對我的信念,是一種充滿愛的溝通,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份關愛。我爸相信我能成功,我們兩人一起發展出了優秀的投資方法,應該連他都沒料想到投資實踐計畫會這麼成功。我們的投資實踐計畫超越了兩人的總和,還讓我和我爸恢復了舊時的感情。
本文節錄自:【投資心智:邁向財務自由的十二則練習,風靡全美的人生增值術】一書
.jpg)
【作者簡介】
丹妮爾‧湯恩(Danielle Town)
企業創業律師,在紐約大學修得法律學位,同時也有威爾斯利學院、牛津大學與科羅拉多大學的學位。她和老爸──菲爾‧湯恩──同是「投資課:第一定律投資播客」(InvestED: The Rule #1 Podcast)的主播。
菲爾‧湯恩(Phil Town)
知名演講者與投資者,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有錢人就做這件事》(Rule #1)與《投資回收期》(Payback Time)作者。他和女兒──丹妮爾‧湯恩──同是「投資課:第一定律投資播客」的主播。
【譯者簡介】
朱崇旻
曾在美國居住9年,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是以小說為食的謎樣生物,時時尋覓下一本好書。喜歡翻譯時推敲琢磨的過程,並認為無論是什麼題材的書,譯者都應該忠實傳達作者的立場。興趣包含寫小說、武術、室內布置和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