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類型的文案,一定都包含「資訊和趣味」這兩個要素。一篇文章美不美味,取決於這兩項成分比重的調配,並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像我走風趣路線,趣味的比例也會多放一點;反之,重視事實陳述的作者,就會拚命列出各種資訊。
哪一種更能讓讀者津津有味?答案也非常主觀。為了讓需要快速生出文案的讀者們免於頭痛,我們先定出一個固定比例,用「資訊8:趣味2」來調配文案即可。也稱為寫作的80/20法則(帕列托法則)。
1. 80/20法則的重要

為什麼我們把「資訊:趣味」的黃金比例訂為80:20?這數字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就是源自於俗稱80/20法則的帕列托法則。
80/20法則是經濟學中通用的一種黃金比例,它在經濟學專有名詞中的定義:80/20法則是一種所得分配的統計法則,最早由義大利經濟學者帕列托(Vilfredo Pareto)提出。他研究歐洲各國的財富動向後發現,20%的人口享有整體80%的財富,或是20%的顧客可以創造80%的利潤,因此稱為80/20法則。
在本書中的80/20法則,並不是以字數的比例計算,而是指大部分的整體資訊(80)需要仰賴少數趣味性(20),才能在讀者心中成功留下印象。
2. 營造趣味性的3大原則

相信大家都知道,所謂的「資訊」就是指既有的事實,因此不太需要刻意更動或變化,直接放入即可。文案核心的力量必須集中在趣味性上,意即一篇文章20%的內容會左右整篇文章的美味程度,然而傳達趣味性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必各位多少有聽過諧星們的苦衷吧?搞笑其實是最累人的。為了減輕負擔,各位務必要將「營造趣味性的3大原則」牢記在心。
第1原則,「不要為了搞笑而搞笑」。你可能會懷疑我:「你才剛說要有趣一點,現在又叫我不要搞笑?」換個角度來說就是:「不要為了感動人心而刻意寫得煽情。」傳達趣味或情感時,要防範激動情緒、不能過於浮誇。安秀燦記者在《我如何書寫》中強調,報導寫作的原則之一就是:「從頭到尾都要平鋪直述」。
所以原則1:想要讓人笑,就不要刻意搞笑;想要讓人哭,就不要刻意製造哭點。安秀燦說:「如果作者先流露自己的情緒,或是刻意想煽動別人,會讓本來想哭的讀者止住眼淚,讓想大笑的讀者只能勉強擠出一抹淺笑。」
例子
我叫金順岳,但那些日本軍人總喜歡叫我別的名字:貞子、佳子、慶子、松田。房間裡鋪一張床墊,差不多就滿了。門上有個小洞,會有人丟三四個小飯糰進來餵食,吃飽就要招待日本軍人一整天。當時我十六歲,後來身體不太好,日本軍人連衣服也不脫了,只會拉下拉鍊,就直接把掛在腰間的劍鞘刺進我裡面,連生理期間也不放過,我只能用紗布或棉布把下面擦一擦。
節錄自《韓民族日報21》「我叫金順岳,日治下被踐踏的一棵松樹」
在這則範例中沒有特別激動的語氣,只是平鋪直述,就讓人看了怒氣油然而生,這就是原則1力道強勁之處。延續上一個原則,原則2就是「平鋪直述」,重點在於直接敘述出來。越刻意說明,讀者反而就越不會看。
我經營旅遊專欄時審過無數篇文章,其中最讓我覺得膩的就是遊記常出現的敘述【很美】。不能這樣寫,而是要把那個美麗的場景如實呈現在讀者面前。假設是夕陽西下,你可以用【像鮮紅的柿子裂開一般,讓周圍染上一層朦朧的橘色】來表現。還有開心、難過這類的詞也要節制使用,例如用【他眼淚直流】代替【他很難過】。
原則3就是善用流行語及方言,用一些好玩、大家都知道的流行語,加入文案裡就會非常有效。這一招重點是時間點,萬一錯過時機就會白忙一場了。抓準機會就可以大膽用出來,太過謹慎小心反而會沒效果。流行語的放法有兩種,第1是加入內容,第2是直接把流行語搬到標題上使用,先來看看融入內容的方式。
例子
對,我就胖。這麼說你可能以為我很胖,拜託千萬別誤會。有天我突然想念平凡、簡單又樸素的一日遊,便脫口說:「啊!活到現在,旅遊也想簡單樸素一點了。」結果運動休閒系的學弟回嗆:「怎麼可能?別騙了大哥!不只吃,你不是連旅遊也愛玩到飽的無限行程嗎?」
對,我騙人。「超級騙騙騙」,100%騙人的。我就愛大口無限吃到飽,旅行我也要無限玩到飽,可以一玩再玩繼續玩才甘心。
對!說到這順便介紹一下,我個人一去再去還想去的玩到飽口袋名單。別人都說我是個旅行阿肥,但你看我心態這~麼瘦,所以千~萬別誤會喔!
節錄自《玩到飽!旅行免費無限續》
有沒有覺得這語氣很熟悉呢?沒錯,就是韓國家喻戶曉的《搞笑演唱會》中的經典台詞。直接引用搞笑藝人金峻鉉的口吻介紹玩到飽的主題旅遊,讀者嘴角也會不自覺跟著上揚。不過這種內容不能多,這篇文只在第2段的3句使用,不要忘記80/20的原則,趣味內容大約佔20%,一不小心放太多反而會有反效果。
第2種直接放入標題的用法也很簡單,我們來看一篇點閱率28萬的範例貼文。電影《哭聲》在2016年5月上映後,裡面有句台詞「有啥重要」,當時立刻躍升最夯的流行語。光是跟上潮流放入【有啥重要】,就能增加點擊。

善用不同語言也能增添文字風味,尤其是在部落格或貼文中,讀者都相當吃這套。不過要記得使用時必須配合內容和目標讀者,若把台語寫給客家人、把客家語寫給原住民可就不妙了。如果是專題訪問,可以原汁原味地呈現該地區特有的語言色彩。
以下範例是用台語寫成的遊記,試著抓到感覺吧!
例子
我閣介紹恁一个𨑨迌的好所在,是佗位咧?著是「統營」。雖然又閣遠又閣熱,毋過這馬想著的攏是心適的代誌。
紲落來,我共兩工一暝欲按怎耍講予逐家聽。毋但有好看的、好耍的,閣有好食的。
好食的桌頂海味!
第一,魚仔足大尾!若是食規尾,腹肚攏會變足大。佇鐵盤頂烘甲赤赤,予阮喙瀾流袂煞、得欲擋袂牢。緊用箸共刺揀掉後放入喙……啥物!竟然攏無味?
節錄自《來到熱情的統營》
本文節錄自:《百萬點擊的寫作法則》一書

作者簡介
慎益秀
韓國「點擊之神」代表、韓國最大入口網站旅行專欄負責人,曾任每日經濟旅行與休閒題材專業記者。
10年的專業記者,以及經營專欄撰稿3年的經歷。熟悉YouTube、部落格等網路平台的文案分析,能在一眼內看出哪些文字、選題、下標能成為爆紅關鍵字。3年內,帶領文案團隊共同締造7億點擊量。
譯者簡介
陳思妤
文藻英文系、韓國國立全南大學韓語教育系碩士畢業,從沉迷KPOP開始愛上韓語。
喜歡透過翻譯看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思維,享受文字與語言轉換的渲染力,目前專職中韓口筆譯與韓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