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努力,我不想死於一事無成》二十幾歲的你,一定要想明白這三個問題

1143

開始我對去大學做講座充滿熱情,因為我是從這個階段走過來的,我太瞭解他們的困惑,對於如何度過這段時光,我太有心得了。

但是逐漸地我開始覺得,其實我說再多也沒有用。

我有答疑解惑的耐心,可是他們未必有解決問題的耐心,即便得到了答案,他們還是會翻來覆去地問。
只問,也不行動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困惑的問題大概有三個。

第一個問題,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

精準努力

人活著要做什麼,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好久好久。
小時候躺在媽媽身邊,睡不著,會想著和媽媽的相處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減少。
她每呼吸一次,就過去了兩秒鐘,那麼她的餘生和我的餘生就減少了兩秒鐘。
我們離彼此的死亡,又接近了兩秒鐘。
頓時就變得焦慮起來。

那時候才十歲出頭,在外地求學,回家不容易,我和媽媽一個月只見面兩天,所以與她相處的時間真的太珍貴了。
我有時候會憤恨,老天爺派我們人類來到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
難道讓人活著,就是為了讓人遇見愛,然後再遭受離別嗎?

我大學四年都像個幽魂一樣,不知道自己的將來在哪裡,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
偶爾看到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名人,或者成功的人,就會把他們的樣子當成我的夢想,直到真正去實踐,才發現不實際和不合適
還好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所以雖然焦慮,但是不至於驚慌。
我們大部分人,二十歲之前的人生只學會了一件事情,就是考試

學習根本不是學習,讀書也不能稱為讀書,在學校的全部生涯就是考試、考試和考試。老師不會帶你去看大自然,不會給你講原理,他們只會告訴你知識以及正確的答案。

在求學期間,我們拼的是誰能快速解題,誰能快速地找到那個唯一的、正確的答案。

沒有人問過你喜歡什麼。可能你學習成績不好,但是除此之外你也一無所長,你被安排著學習一切,又被訓練著去模仿老師找答案,所以當你突然從那一道門邁出來,看到選擇,看到大千世界,一下子就迷茫了。

迷茫是正常的。

考上大學選個專業,並不是人生定向,一切只是剛剛開始,要花很長時間去自己探索和尋找答案。我,到底要做些什麼

而許多人之所以浮躁,就是因為他們在剛剛拿到這道題目的時候,就想要一個答案。就好比求學的時候,他們只要看到一道不會做的題目,就想著往後翻幾頁。

可人生已經沒有標準答案了,甚至有些人連題目是什麼都沒搞清楚。

只能自己耐心地去想、去看。

我找到的答案是這樣的:
在我活著的時候,我有三件事情需要做。
首先,承擔責任。例如贍養父母,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其次,實現自我。人有實現自己能力的需求,我們必須感受到自我價值,才能幸福。我有許多夢,也有一些閃耀的才華,更有許多不著邊際的想法,所以我要找到屬於我的麥田,揮灑我的汗水,徹徹底底完成自我實現。
再者,餘力造福於人。一定要學會給予更多,給認識的、不認識的人。奉獻是會讓人感到快樂的。
這三條就是我人生的秩序,它不是絕對正確,但是符合我的性情和價值觀,所以當我做選擇的時候,會按照這三個標準去考量。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一切就有了答案。

如何實現自我?能夠在未來找到的那件讓你充分綻放的事情,無非就這三種
你喜歡的
你擅長的
你眼下擁有的

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能接觸到的機會是什麼?這足夠讓一個年輕人去想好幾年了。
所以,一定要有耐心。

不知道怎麼做自己

精準努力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困惑的第二個問題是,不知道怎麼做自己

跟朋友意見不合了,我該怎麼辦?
去道歉,回頭又嫌棄自己。堅持到底,又覺得自己很沒有氣度。
類似這樣的問題出現,都是自我比較模糊的一種表現。
我們不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們被社會的觀念綁架,被父母的看法干擾,被朋友和周圍人的目光挾持。
對自我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又不夠欣賞和喜歡自己,於是,這一切猶豫都變成了自我嫌棄

記得求學時期,朋友們很喜歡聚餐,每每這個時候我總是來回搖擺。
其實我不想去,一方面我不喜歡在社交上花費時間,另一方面每個月生活費就只有四、五千塊,吃一頓飯可能就要花去十分之一。不過,我不好意思拒絕。

一方面,我莫名其妙地認為社交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我又不想掃興。
後來我問自己的內心:你是不是真的很需要社交?

我讀了很多書,確定了一個答案,那就是需要。不是因為功利,而是因為和周圍人的聯繫,是你確定自己存在感的方式,和幸福本身有關係。所以不要盲目地被朋友圈的雞湯文煽動,放棄所有的社交。但是這個社交需求是不是只有透過聚餐才能滿足?

並不是。我有其他的途徑可以和朋友親近

沒有誰會認同這句話:一個人只要不經常和朋友聚餐,就不配擁有朋友。對嗎?

一旦解決了這個內心衝突,我心情立刻變得舒服了起來。當接到聚餐邀請的時候,我會盤算一下自己手頭的任務和當月剩餘的生活費,條件允許的話我就開開心心地答應,條件不允許時就果斷地拒絕並坦然地祝大家玩得開心。

認識自己是個漫長的過程。你要看很多書,從書中去尋找自己的影子,解釋自己解釋不了的事情,認識自己沒有認識到的那一面。你還要細心地觀察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需要什麼、應該怎麼做
這太難太難了。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的書裡講,在與人的交往中,人起碼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討好期
第二個階段是獨立期
第三個階段是平衡期

任何事情,只要分為三個階段,就會顯得很有道理,當然確實也有道理。
我們的成長期總體也可以分為類似的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聽話期
第二個階段是掙脫期
第三個階段是自由期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處於第二個階段,即尋找自我的掙脫期。我們想要聽從內心的聲音,然而這個聲音又不夠明朗。

好孩子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聽話,聽誰的話呢?聽爸媽的話,聽社會標準怎麼說。而當你不想聽話的時候,你就走到了第二個階段,這個時候的你矛盾、困惑、較勁,這些都是必然會經歷的過程。
走過這一程,就能達到真正的自由狀態。

一切選擇都是我的選擇,我對自己做的所有事情都感覺舒服,對自己全部接納

不知道怎麼實現自己的夢

精準努力

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困惑的第三個問題是,不知道怎麼實現自己的夢。

我有個朋友,是理工科的學生,並且在985院校(※中國大學的分級制度,被列為985的學校,屬於不論綜合實力、學科教育及科學研究表現都優異的名校。)就讀。

他的專業,抱歉,到現在我還是沒有搞懂,叫作資訊技術與工程,好像是電腦相關的專業,但是聽上去範圍很廣,我確實不知道是學什麼的。

我這個學資訊技術與工程的朋友,他的夢想是做音樂。但是第一,他在音樂方面並沒有展露出什麼天分。第二,他確實毫無經驗,而且現在學習的專業和音樂相差甚遠。

畢業的時候他去了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跟我訴說了內心的不情願,一直到那個時候我才知道他喜歡音樂。我才發現,他的歌單裡有許多我連名字都不知道的歌,並且他能夠詳細地說出每一首歌的風格。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追求你的夢想呢?」
他說:「你為什麼忽然變得這麼幼稚,現實一點好不好?怎麼可能,音樂這條路很難走,成功率太低了」。
我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想問你,在校期間你參加過學校的音樂節嗎?你嘗試過寫歌嗎?你學習了一些音樂的相關知識嗎?」
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他的回答都是:沒有、沒有和沒有。
我歎氣,然後說了很重的話,我說「你不配把音樂稱為你的夢想」。

從我參加完《超級演說家》這個節目以後,就一直有人在問我,如何才能去參加這個節目。
我一般會問對方:你去《超級演說家》的官方網站留言了嗎?發私信了嗎?你有密切關注它的招募資訊嗎?甚至,你從地圖上就可以查到這個節目組的辦公位址,你去過那裡試試看,問一下嗎?

通通沒有。

人已經懶惰到這種程度,他有一個夢想,卻連實現的方法都要問別人,連動動手指都不肯

 

我告訴我那個有音樂夢想的朋友,我大學時的一個學長是怎麼做的。

他是一個法律系的學生,喜歡音樂,所以努力成為學校合唱團的指揮,自己寫歌,自己去找錄音室錄製,然後上傳到音樂網站,到現在已經有了二十多首自己的作品。

讀研究所的時候也有一個學長,同樣是法律系的,喜歡音樂,他寫出了我們法學院的畢業必唱曲子,現在在北大做音樂老師。

他們才是把音樂當夢想。

將來未必會成為歌星,但是他們用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到底可以做到哪一步,以及自己是否適合。
即便那個答案是根本不適合,他們也是擁有答案的人,而不是擁有遺憾的人。

更何況,每條路上都有許多人,每一條路都很長,我們大眾看到的僅僅是最前面的幾個人,比如說到唱歌,你首先想到的是誰?然後伸出手指數一數,有超過十個人嗎?

以前我一直都覺得做音樂、當演員、做主持人這種道路不可靠,因為那些道路上的成功好像和運氣、資源的相關性很大。

但其實每一行都差不多,站在金字塔尖端的人就那些

學法律的從大學畢業以後,成為普通律師的人也很多,所以學了唱歌的人沒有成為明星,只是成為一個普通的音樂從業者,也很正常。

沒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他們可能只是在婚禮和喪禮上唱歌,但他們可以養活自己,以唱歌為生,這也是音樂從業者。

我們下意識地把追求音樂夢想等同於追求當明星,所以我們認為成功率很低。

在《非你莫屬》這個求職真人秀節目上面,出現過一個想做歌手的農村年青人,他唱歌一般,也不會跳舞,更沒有創作才華,只是長相還算好看而已。

現場的所有老師都勸他:放棄自己的夢想吧,不會成功的,老了會很悲慘的。

這時候我給他算了一筆帳。

大多數農村小孩出去打工,一年下來可以賺到二、三十萬算不錯了。但是在酒吧唱歌,他可以月入四萬。也就是說,即便他人到中年就唱不動了,沒有人為他的歌買單了,他也可以賺到一個普通農民一輩子才賺到的錢。

他並沒有選錯。

所以,好多夢想本來就沒有你想的那麼凶險。

你大可以放下憂慮,放心追求。

不用辭職,也不用做那種悲壯的放棄。就像我說的,從嘗試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和堅持,就可以。
但是,有太多人過於著急。

他們想的是現在的自己和最後成功那一刻的距離,因為覺得這中間的路途遙遠,所以懶到連上路都不肯。
等他們老了,大概還要嘲笑當年的自己幼稚,做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夢。

到底如何去實現一個年輕的夢?

如果你想修建一座城池,就從搬一塊磚開始;
如果你想挖掘一片大海,就從撿一粒沙開始;
如果你想搬動一座大山,就像愚公那樣,從劈開一塊石頭開始。

彎下你的腰,在走一條花路(※網路流行語,表示美麗、平順的道路。)之前,走你的水路、泥路、坎坷不平的土路。

別在四十多歲的時候,去吃二十歲的苦。

本文節錄自:【精準努力,我不想死於一事無成】一書

精準努力
圖片來源:蘋果屋出版社

【作者簡介】

劉媛媛

90後青年。
憑著超凡努力與高效方法,跨領域逆襲考進北京大學法學院。
在毫無演講比賽的經驗下,贏得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成為知名的勵志演說家。
入選2019年度福布斯中國U30精英。
現任北京媛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
著有《我不懼怕成為這樣強硬的姑娘》等書。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lit tellus, luctus nec ullamcorper mattis, pulvinar dapibus leo.

本文由蘋果屋出版社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誠徵專欄作家】你喜歡寫作嗎?你擅長用文字觸動人心嗎?《董事長碎碎念》邀請對寫作充滿熱情,正經營個人粉絲團或部落格的你,加入專欄作家行列!歡迎來信投稿職場行銷、成功守則、名人勵志主題文章,並於文末附上100字內的作者自介。文章經編輯部潤飾後更有機會刊登在《董事長碎碎念》FB專頁,快點把握機會點我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