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機製造龍頭:東芝的商業模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180

那些挑戰帶來一堆謊話

約莫2,250 億日元(等同於19 億美元):這是在獨立會計調查後,東芝必須減少的利潤金額,以讓東芝在2008 年至2014 年財政年度的業績,如實反映該時期營運活動的現實狀況,而不是管理團隊希望呈現的樣子。簡而言之,東芝在這七年誇大了將近40%的利潤。

東芝成立於1904 年,是日本領先的製造公司。像許多日本公司一樣,東芝利用1950 年代和1960 年代戰後的繁榮,將其業務擴展到高成長地區,特別是東芝生產的產品滿足了西方消費者的需求,它在包括個人電腦、半導體、家用電器、基礎建設項目和醫療設備的廣泛市場中都獲得了成功。但是在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管理團隊先後在執行長西田厚聰、佐佐木則夫和田中久雄的領導下開始向業務部門負責人發出「挑戰」,要求他們實現某些目標。這些目標往往都是無法達標的,但當時東芝的企業文化要求絕對服從,擔心失去工作的業務部門負責人,不得不訴諸於可疑的會計手段,以確保自己不會丟臉,並達成「挑戰」的目標。令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是,這種提出「挑戰」的作法,以及隨後使用了不道德的會計手段去實現這些挑戰的過程,竟然還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被大公司各種內部和外部查核與制衡的力量察覺。

不踩雷投資法
圖片來源:對投資人充滿挑戰的一段路(高寶書版提供)

 

東芝發生的事情是:

■ 從 2008 年到 2014 年,上述「挑戰」讓長期基礎設施項目的獲利能力被誇大。

■ 應計費用不足。

■ 與受僱製造東芝電腦的原廠代工製造商進行複雜的計謀,使用製造電腦的組件來「塞貨」(該術語用於描述向分銷網路供應過多的商品,以確保達到短期銷售目標)。

■ 幾乎總是高估半導體的庫存,而且並未以可變現淨值進行估值。

■ 固定資產折舊不足,不能反映實際使用狀況。

東芝在2015 年4 月宣布會計違規行為後,股價下跌了超過60%。不意外地,這導致了董事會徹底清算,並開始了早該進行的全面企業文化改革。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股票還未完全恢復。

創新的會計作法

東芝的總裁兼執行長田中久雄肯定是忠於自己所言的人:「我將盡我所能用心組織東芝集團的20 萬員工共同努力,用創造力和創新來達到成長,進而提高獲利能力並提升公司價值。

可以說,他和在他之前的執行長透過向業務部門主管下達了所謂利潤目標的「挑戰」,要求東芝員工在無法容忍失敗的環境下共同努力。這種壓力導致了前線業務部門運用了創新的方式進行會計,然後集團利潤被以多種會計方式嚴重高估。該策略導致2008 年至2014 年的原始帳目簡直是謊話連篇,而且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帳目不只無法提高公司價值,反而造成了股價暴跌。

對於田中久雄與兩位前任執行長佐佐木則夫和西田厚聰來說不幸的是,東京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嗅到了不對勁,並於2015 年2 月與該公司聯繫。該委員會要求東芝提供關於長期合約的詳細資訊,而長期合約在東芝是以「完工比例法」處理。一開始只是東京監管機構對東芝內部長期合約會計的查詢,迅速發展為對其他會計事項進行全面性的獨立調查。最終,東芝被發現從2008 年至2014 年浮報的利潤總額為2,250 億日元(約為19 億美元)。在由高階管理者提出「挑戰」的四個主要領域,其下屬皆使用了不適當的會計進行交易,以確保達到目標並保住工作。這些包括:

■ 以完工比例法進行會計:在大型基礎設施合約中,未根據實際發生費用的最新資訊來預估完工的總費用,因此未計提損失準備金。

■ 個人電腦業務:東芝將其個人電腦生產外包。透過以過高的價格向外包商提供組件,並提供超出其所需的組件數量,2008 年至2014 年間的利潤被高估了580億日元。此外,個人電腦業務中未採用應計方法確認費用,且不適當的利潤在集團公司之間入帳。

■ 半導體庫存:這些半導體產品未按成本或可變現淨值之中的較低者進行估值。這很奇怪,因為雖然半導體的價格可能會波動,但整體而言,2008 年至2014 年之間的半導體價格是下降的。這些庫存的損失只有在庫存售出後才會被確認。因此,庫存估價被高估了,且正如任何會計師都知道的,期末存貨價值是決定利潤的關鍵,但東芝不停推遲對存貨的估值調降,也延遲了存貨損失的提報。而其結果就是,在2008 年至2014 年之間,東芝高估了370 億日元的利潤。

■ 固定資產:東芝許多業務部門的折舊和資產隨著時間而變動的使用狀況不符。這發生在電視、個人電腦和半導體業務部門。進行折舊調整後,2008 年至2014年期間的利潤減少了470 億日元。

所有必要的調整摘要,都在下一頁的2015 年東芝年報摘錄中。

不踩雷投資法
圖片來源:東芝年報(高寶書版提供)

本文節錄:【不踩雷投資法】一書

不踩雷投資法
【作者簡介】

提姆·史提爾(Tim Steer)

英國金融媒體Citywire評為AAA等級前頂尖基金經理人、知名投資分析師、特許會計師(CA)。

曾是各大老牌樂團巡迴演出的音控師,並負責管理曾用於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的《The Wall》巡迴演出、當時最大的聲光系統。

隨後,他取得了特許會計師資格,轉換跑道加入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他接著以專業投資分析師的身分陸續任職於匯豐集團與美林集團,且獲得了極高的評價。2000年,他變成了基金經理人,並先後加入了New Star資產管理公司以及Artemis基金公司,他也被英國金融媒體Citywire評為AAA等級的基金經理人。

他曾於2018年在英國第四頻道的紀實節目《Dispatche》中探討Carillion公司倒閉的事件。目前定期為《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與《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撰寫財經相關文章。

 

文字編輯:Serena
※本文由高寶書版授權,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麥爾荀伯格:金融資本開始貶值之後,哪些世代、哪些企業,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
不管企業遇到的條件有多糟, 經營者都必須比別人加倍努力的付出!